首页 > 产业 >

蔡昉 保持制造业比重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在“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表示,制造业始终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保持制造业比重,防止生产率下降,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支撑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蔡昉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其中制造业始终是实体经济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经从最高值的30%左右跌至27%左右。“国际经验显示,进入高收入国家后,制造业比重才开始下降。但是我国制造业比重下降时,人均GDP只有2000多美元,距离高收入国家还很遥远。因此保持制造业比重,防止生产率下降,积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支撑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如何保持实体经济比重,稳定、壮大、提升制造业,蔡昉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拓展比较优势。当代的国际贸易已经从过去的产品贸易演变成价值链贸易。国际贸易2/3以上已经是价值链模式。在国际产业链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在这方面具备明显优势,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全的产业分类,意味着在不同产业、不同价值链环节、不同生产要素中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应该紧紧嵌入到全球产业链,这是中国制造业新优势所在。

第二,发挥成本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作用。过去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遵循雁阵模型,我国由于地区广阔,地区发展差距比较大,可以把国际版的雁阵模型变成国内版雁阵模型。当沿海地区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传统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后,沿海地区还能重新赢得新的优势。因为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哪个地区布局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成本效应,即有没有充分供给的便宜劳动力,沿海地区显然逐渐失去这方面优势。二是规模经济效应,或者叫聚集效应,沿海地区在这方面还有很强优势。这两种效应之间交叉起作用。“所以一部分产业转出去以后,我们还会通过规模效应赢得新的比较优势。所以像德国这些劳动力成本极高的国家才能继续保持制造业优势。”

第三,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过去进行贸易或者投资主要关注生产优势,现在越来越注重市场有多大,从过去的关注供给侧转向关注需求侧。中国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未来还有2.9亿的农民工和1亿多新脱贫的农村人口逐渐走向中等收入群体,再加上2.45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享受中等收入的生活。中等收入群体翻番为我国赢得巨大的需求优势,这也是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所在。

第四,依靠生产率的提高保持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关键词: 蔡昉 制造业 比重 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Rex_02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3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网 - 热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