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张银河系画像何时诞生?地球还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吗?
7月5日,上海天文馆开放首次流量测试,这座三体结构的建筑物,以“连接人与宇宙”为设计理念。当天上午,记者抢先打卡,为这场等待已久的“人与宇宙的对话”揭开神秘面纱。
不过,天文馆还留了一个“彩蛋”。上海天文馆天文研究中心主任林清透露,有一件很小却极其珍贵的“重量级”展品有望在上海天文馆与公众见面,要等待7月17日正式开馆那天揭晓。
在“家园”里有上海长兴陨石
场馆外,上海天文馆独特的建筑设计已然是一道风景线。
这一设计源自对于轨道运动的形式化抽象,不仅展现了天文学概念,而且可以真实追踪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使整个建筑成为一件可以表现时间流逝的大型天文仪器。特别是夏至前后,光影与地面标记的重合成为一种节气的标志。
走入正门,第一个展厅就是“家园”,地球、月球和太阳以巨大的尺度出现在面前。外部直径20米的天象厅外层被投影成地球的形态,交替展现从太空中看地球的景象;地球旁边是巨大的月球模型,二者大小比例与真实的地球和月球比例一致,月球模型表面则是根据嫦娥探月等航天探索获得的真实数据构建,细节几可乱真。
在“巨大的地球”内部,还藏着一个传统天文馆的灵魂设备——光学天象仪。这个光学天象厅内径17米,装备了最新型的高级光学天象仪,投射出无与伦比的璀璨星空。游客可以跟随讲解员的声音,到野外观星,听星空故事,感悟逼真的宇宙星空,还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天象节目(《夜空的风景》和《星空画卷》),步入不同的星空美景。
沿着展厅走过银河画卷,就是一个精彩的动感剧场——“飞越银河系”,参观者将驾驶一台动感太空飞船,飞越超大质量黑洞,探索银河边缘的外星文明。
在陨石藏品方面,上海天文馆不仅征集了品种稀有的月球陨石、火星陨石、灶神星陨石,还以精品目击陨石为重要收藏目标,其中包括随州陨石、鄄城陨石、长兴陨石、东乌珠穆沁旗石铁陨石、车里雅宾斯克陨石、阿林铁陨石等约70件著名陨石。
记者注意到,其中有一枚与上海渊源颇深的“长兴陨石”——1964年坠落于上海长兴岛前卫农场,是上海地区唯一一次目击陨石。
天文馆收藏的是其中最大的一块,达21.4千克。这块陨石当时砸穿了一个农舍,还将农舍下的地面撞出了一个直径半米的大坑。陨石表面包裹一层黑色熔壳,并留有气印和熔流纹。
从“家园”走入“宇宙”,一个过渡性长廊上有一处大型多媒体秀,构建了一种神秘的流动性宇宙磁场的感觉。观众在向前走动时,身影在磁场中随之起舞,不经意间还将打开一个个小视频,敏锐的观众可从这些视频标题中,窥探到即将进入的展区所蕴藏的宇宙奥秘。
星际穿越的最后,一道道扫描光束将会引导你走进“宇宙”展区的第一个展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这里镌刻着宇宙138亿年起源印记的神秘密码。
在“征程“体验月球漫步
“天文是人类最古老的自然科学之一。”随着讲解员的讲述,记者开始了对人类探索星空历程的回顾。
“征程”展区,全景式展现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漫漫征途,从古人的思考到近代天文学革命,再到当今的天文科学成就和研究计划。
随着展线的铺展,人们对天文的认知也在不断开拓。在一系列复原场景面前体悟伽利略、牛顿、赫歇尔、哈勃等天文科学巨匠对科学探索的精神。
在全球天文大科学装置模型和影像展示面前感,不少游客叹科学的伟大进步。
在这个展区内,记者遇到了“当红流量”——高仿真“嫦娥五号”、“祝融号”及“天和号”核心舱模型。
在嫦娥五号模型旁,设置了一块体验区,参观者可以戴上VR眼镜,坐上专业仪器,体验月球漫步的失重感,并见证嫦娥五号的工作场景。
嫦娥五号对面的庞然大物就是今年4月29日成功发射的天和号核心舱1:1仿真模型,同时完整的天宫号太空舱整体模型吊挂在头顶,演示与天舟号的交会对接。
参观者还可以走进这个核心舱,真实地看一看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的场景,他们的起居、健身、洗浴、饮食,各种好奇,都在那里等着探秘。
在主题展区外,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犹如馆内的明珠,一直深受期待。尽管影院在压力测试阶段暂不开放,记者还是目击了它夺目的外观。
外径30米、内径23米的球幕影院,正是主建筑的“三体”之一,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漂浮星球”。其内部则是一套全球最先进的8K分辨率球幕投影系统,配以高级激光表演系统和舞台表演系统,带给观众各种震撼心灵的宇宙大片之体验,还有梦幻般的“星空音乐会”等着你来欣赏。
此外,还有“中华问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等特色展区,星闻会客厅、望舒天文台、羲和太阳塔与星空探索营等系列体验,展现宇宙浩瀚图景,打造多感官探索之旅,帮助观众塑造完整的宇宙观。据馆方介绍,全馆300余件展品中,原创比例高达85%,互动展品占比50%以上。
关键词: 上海天文馆开放流量测试
责任编辑: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