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平方公里,这是一块多大的地方呢?比深圳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还要大一些。
深圳的幅员面积为1997平方公里,而建成区面积大概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可见1200平方公里还是一块挺大的地方。而就是这么大的一块地方,转瞬之间就消失了。其实,说“地方”并不准确,这1200平方公里实际上是一块巨大的冰架,一块位于南极“寒冷地区”的冰架。当然,整个南极都是非常寒冷的,而在东南极洲则更为寒冷,所以科学家们经常将这一地区称为南极的“寒冷地区”。在东南极洲有着一座存在了数千年的冰川,我们将其命名为“格伦泽康格冰川”,而此次崩塌的1200平方公里冰架就属于这一冰川。
自从地球开始升温以来,南极大陆发生冰架崩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南极东部“寒冷地区”发生冰架崩塌还是第一次,严谨一点来说是气象记录史上的第一次。
1200平方公里,的确是一块不小的冰,但崩塌的冰架有多大其实并不重要,而其发生的地点才是最为重要的,我们常说:“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那么这次的冰架崩塌是否意味着后续更多的冰架崩塌将会在这南极最为寒冷的地区出现呢?一直以来,由温室效应所引发的全球变暖都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环境问题,而其主要原因就是化石燃料的使用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增加,而这一切可以向前追溯到1900年。
自1900年以来的100多年时间,是人类文明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而文明发展的速度越快,对于能源的需求就越大,所以这段时间化石燃料的使用也大幅增加了,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这种情况在1970年之后又显著加重了。
好在人类逐渐开始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纷纷出台政策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虽然从大环境上来讲,彻底遏止全球变暖的趋势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但人类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竟然下降了5.8%,遗憾的是,自此之后的一年又再次出现了反弹。
全球变暖既然是“全球”性质的,自然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会受到影响,南极也不例外。
只不过在以往,受影响的地区并不包括南极东部的“寒冷地区”,所以科学家们曾骄傲地将南极东部的冰川称之为“地球气候稳定器”。其实这一次的南极东部冰架崩塌并不是毫无预兆的,在此之前,南极东部地区就出现了气温的一场升高,以我国的南极昆仑科考站为例,根据记录,仅仅4天之内,录得的气温就升高了38.1℃,在往年同一时期,南极昆仑科考站的气温平均大概在零下60℃左右,而这一次却达到了零下26.3℃。现在看来,此次的冰架崩塌必然与之前的气温异常升高有关。
对于普通人而言,南极是一片遥远而荒芜的地区,在这片荒芜的地区崩塌一两座冰架似乎与自己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其实并非如此。
南极冰川之所以被称作“地球气候稳定器”是因为它具有很好的吸热储热功能,可以发射大量的太阳辐射,而一旦冰川融化,那么南极地区的太阳反射率就会相应降低,必然进一步推升全球气温的升高,如此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如果南极冰川大面积崩塌消融,那么所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将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生态问题。当然,说这些并不是为了耸人听闻,南极冰川的崩塌和消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我们也应该未雨绸缪,从自己做起,节能减排。
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太多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逐步影响世界。
也许有人会怀疑,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减排真的有用吗?答案是肯定的。按照碳排放量统计来看,电力生产以及工业生产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大约占据了总排放量的一半,而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活动大约占据了10%左右。,也就是说,剩下的40%的碳排放量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根据统计,其中交通运输占据了25%,而商业住宅占据了13%,所以如果人人都能够从自己做起,节能减排,至少再现2020年时的辉煌还是没有问题的,那一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是下降了5.8%呢。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sunmonarch
责任编辑: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