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美国总统苦求驼鹿,竟只为反抗法国人的地域黑

1780年代,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还没有成为第三任美国总统,彼时他以驻法国大使的身份居住在巴黎。有段时间,他数次向友人写信,大意基本可以翻译为:快给我寄一头驼鹿!快给我寄一头驼鹿!

杰斐逊是美国开国元勋、《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他要这一头驼鹿也是为了美国——为了反击对美国的地域黑。他要反击的人,正是被誉为“18世纪后半叶的博物学之父”的法国人布丰(Comte de Buffon)。

左:托马斯·杰斐逊|Rembrandt Peale / whitehousehistory.org

右:布丰伯爵乔治-路易·勒克莱尔|François-Hubert Drouais / Musée Buffon à Montbard

布丰带头的“美洲退化论”

问你“布丰是谁”,你可能一脸懵逼。但说起语文课本上写动物的散文《马》、《松鼠》、《莺》,或是数学课本上的“布丰投针实验”,你很可能会唤醒回忆。

布丰不只是个热爱动物的散文家,还凭借数学方面的成就当选为法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他最知名的著作是44卷的巨著《博物志》(Histoire naturelle,最后8卷在布丰去世后,由法国动物学家拉塞佩德完成),内容介绍自然界万物,动物、植物、人类、地理、天文都在其内,被誉为科学、文学、艺术相融合的经典。

《博物志》因其英文书名为“Natural History”,曾被译为《自然史》;但“History”来自拉丁语中的“Historia”,取“考察”之意而非现代语境的“历史”之意 | Wikimedia Commons

《博物志》在欧洲作为启蒙时代的代表作影响深远,为后世拉马克、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奠定了博物学基础。但囿于所处时代,布丰的观点在今天看来较为片面。例如,布丰认为存在完善的物种和退化的“劣质”物种,而且,生物“退化”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是因为大气和土壤中存在着某些物质让生物衰退。

《博物志》插图,貘,被布丰拿来当“美洲动物都很弱小”的证据 | Wikimedia Commons

他用于支撑这一观点的主要例子,来自大洋彼岸的美洲。布丰总结道,美洲没有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所拥有的大象、骆驼、河马、狮子等庞大的动物;美洲的本土动物,例如树懒,又小又无能,如果和更“高级”的动物及人生活在一起,很快就会被消灭。即使是新旧大陆都具有的四足动物——熊、鹿、狼等,美洲的熊和狼的个头也更小,鹿的角更短。因此,这片新大陆的自然环境是“乏力”的。

布丰认为,美洲的动物都不如旧大陆的动物优越 | Wikimedia Commons

布丰进一步认为,在“乏力”的外在环境影响下,欧洲殖民者引入的牲畜即使在美洲能够繁殖,后代也会逐渐发育不良。那么,在美洲生活数代的欧洲人后裔会变得怎样呢?答案似乎不言而喻。不过,布丰还算是“笔下留情”,他对欧洲移民仍然是肯定的,认为欧洲人终会将新大陆改造得更适合生存。

美国人反击地域黑

后来,荷兰哲学家科尼利厄斯·德·波(Cornelis de Pauw)进一步扩展了“美洲退化论”。

德·波一辈子从没去过美洲,也没见过一个原住民,但他还是在大量阅读前人著作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关于美洲人的哲学研究》,并在欧洲引起强烈的反响。他的观点,诸如“美洲的印第安人胆怯、愚笨,直到生命的尽头都和婴儿一样无知无识”、“美洲的各个民族语言里,没有哪一种的数字能数到三以上,所以他们不可能发明出天文历法”、“在美洲定居的欧洲人退化了,动物也退化了……根源在于恶劣的空气、死水和未开垦土地蒸腾出的毒气”,在当时都颇为轰动。

1770年代,有人将一对驼鹿从北美带到英国繁育;1773年,英国画家George Stubbs为小驼鹿画了这幅铅笔画|Glasgow University Library, Scotland/The Bridgeman Art Library

这种言论,杰斐逊可受不了。除了从事政治,杰斐逊对科学和技术也很感兴趣,他改造的犁头还得了法国农业协会授的奖。他决心自己亲手破除这一谣言,向欧洲证明美国这个新兴的国家是有潜力的。首先,他要向布丰证明,美国的动物没有那么弱小。

18世纪80年代,杰斐逊在欧洲拜访了布丰。在交流中,杰斐逊提到了“欧洲驯鹿的身高只及北美驼鹿的腹部”,但布丰显然并不相信美洲会有如此高大的动物。杰斐逊决定让布丰开开眼,他迅速给在美国的朋友们写信,请他们抓紧寄一头驼鹿标本到法国。

驼鹿,最大的亚种是美洲的阿拉斯加驼鹿Alces alces gigas | Donna Dewhurst / Wikimedia Commons

然而,寄来的标本由于从杀死到处理的时间过长,又颠簸了一年才送到巴黎,不仅部分腐烂,鹿角也脱落了;剥制标本时还来了个“张冠李戴”,搭配了马鹿的角。据杰斐逊说,布丰承诺会在他的下一卷《博物志》中纠正这些错误的观点。然而,收到驼鹿没多久,布丰还没来得及写下一卷就去世了,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改变了自己对美洲的偏见。

寻找活的乳齿象

为了寻找更多美国动物强大的证据,杰斐逊又将兴趣放在史前的庞然大物上。最受他关注的生物之一是美洲乳齿象,在杰斐逊生活的年代,美洲乳齿象还和“猛犸象”相混淆,直到1806年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才将二者区分开。

1739 年,一支法国探险队在俄亥俄河沿岸发现了乳齿象的骨骼和牙齿化石,发现地现在被命名为“Big Bone Lick”国家公园。杰斐逊认为,这些骨头所代表的动物,很可能仍然存活在未被开发的西部荒原;而且,如此巨大的体型,足以表明美国的动物威武雄壮,并不衰弱。但实际上,乳齿象早已在1.2万年前灭绝了。

德国森根堡自然博物馆藏乳齿象化石 | Ghedoghedo / Wikimedia Commons

查尔斯•皮尔画作《乳齿象化石的发掘》,发掘出来的乳齿象被装架,在皮尔自建的博物馆展出,这是世界上首个完全组装的史前骨骼化石 | Wikimedia Commons

另一个备受杰斐逊关注的动物,被他取名为Megalonyx(“巨爪”)。1796年,杰斐逊收到了一些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将其复原后的骨架有些像熊,但更加庞大,长着巨大的爪子,外形很有震撼力。杰斐逊认为这是一种体型庞大的食肉动物,估计其体积是狮子的三倍,足可以体现出美洲这片土地的活力,从而反击“美洲退化论”。他还委托刘易斯和克拉克远征队在美国西部寻找乳齿象和“巨爪”的踪迹,当然还是一无所获。

杰斐逊十分热爱这些巨大古脊椎动物,在白宫收藏了不少化石。不过,他只称自己收集的化石为“骨头”,因为他一直相信这些动物还存在着。

美国自然博物馆收藏的化石 | Daderot / Wikimedia Commons

杰斐逊心目中的“巨爪”,其实是1.1万年前灭绝的巨爪地懒,长约 3 米,成年重量估计超过1000公斤,能够以半直立的姿势抬起前肢。和它现存于世的近亲二趾树懒一样,这种地懒以植物为食,巨大的爪子主要是用来撕扯树叶的,它的分布范围覆盖了美国的大部分地区。

为了纪念杰斐逊,这种地懒现在被定名为Megalonyx jeffersonii(杰氏巨爪地懒)。虽然杰斐逊还是没有扭转欧洲人“地域黑”的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工作推动了美国古生物研究的发展,他也被认为是美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之一。

作者:瑶华

编辑:pee pee shrimp,麦麦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关键词: 美洲乳齿象 巨爪地懒 环境影响

责任编辑:Rex_02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3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网 - 热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