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一只死在实验台上的狗,引发了一场长达7年的“战争”

4月24日,是“世界实验动物日”,纪念每年死于科学研究的亿万只动物。

人类的医学史,对于实验动物来说,是一张长长的死亡清单。从公元2世纪古罗马名医盖伦解剖山羊开始,人类医学迎来一次又一次进步,而每一个台阶的铸就,都离不开无数实验动物的牺牲。比如,糖尿病机制的发现、器官移植技术的开发,背后是千百条狗的尸体。

1940年的电影《有机体复活实验》记录了科学家如何对狗进行器官移植,电影中一只狗狗躺在手术台上|《有机体复活实验》

现在,关于动物实验是有具体的法律规定的,这些法规尽可能地保护了实验动物的权利和福利。从几乎无节制地使用实验动物,到保护实验动物的权利,如此大的转变与100多年前的一条棕色小狗息息相关。

一条棕色小狗

1903年2月,在伦敦大学学院生理学系的讲堂里,60名医学生围观了一场活体解剖实验,实验对象是一只棕色梗犬。

这只狗在2个月前就参与了第一次实验,它被切开腹部并结扎了胰管,后来一直被关在笼子里。而在这次众目睽睽之下的演示实验中,生理学家欧内斯特·斯塔林(Ernest Starling)先将狗剖开,花了45分钟检查上次的实验成果,然后用镊子夹住了伤口,让另一位生理学家威廉·贝利斯(William Bayliss)接手了接下来的实验。

欧内斯特·斯塔林和一条实验用狗的画像 | Walter Westley Russell (1926) / The Public Catalogue Foundation

贝利斯的操作,是为了证明他的一个观点:唾液压和血压无关。在这条狗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它的脖子被割开,唾液腺的神经被连上了电极;它的嘴被套住,头部和腿都被固定在了手术板上。在这样的姿势下,它的神经被用电刺激了半个小时,但实验结果最终并没有证明贝利斯的观点。

后来在法庭上,威廉·贝利斯重现了课堂实验的场景。威廉·贝利斯站在前面,带着一只被麻醉的狗,他右边是欧内斯特·斯塔林、亨利·戴尔和实验室技术员查尔斯·斯卡特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两场实验结束后,这条小狗被交给了一名没有动物实验资格证的学生,随后被刀刺穿心脏,结束了短暂的生命。这位当时没有实验资格的学生名为亨利·戴尔(Henry Dale),他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当时讲台上的实验者斯塔林和贝利斯还不知道,这场他们习以为常的动物实验,后来掀起了长达7年的国际性反活体解剖的浪潮,成了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从实验室站上法庭

当天在座的观众中,有两位来自瑞典的女学生:露意丝·琳达·哈格比(Louise Lind-af-Hageby)和丽莎·夏道(Leisa K. Schartau)。她们曾经参观过一个动物实验中心,在那里看到了被圈养着、因为实验需要而被人为赋予疾病的动物。她们大受触动,因此成立了瑞典反活体解剖协会。

在伦敦留学时,她们以学生身份参观了很多公开实验。在这场实验中,她们认为这条棕色小狗并没有被充分麻醉,一直有挣扎的迹象,而且身上也没有麻醉剂的味道——这些都被她们记录在了日记里。

露意丝·琳达·哈格比(Louise Lind-af-Hageby)| Harris & Ewing / Wikimedia Commons

哈格比和夏道将这次实验的记录,连同她们观看过的其他实验,集合出版了一本名为《目击者》(Eye-Witnesses)的书(后来改名为《科学的混乱:两位生理学学生日记的摘录》)。她们的记录被斯蒂芬·柯勒律治(Stephen Coleridge)看到了。他是英国反活体解剖协会的秘书,在分析了实验中的种种细节后,他认为这场实验的实验者违反了两项反残忍法:狗没有被麻醉;它被用于不止一个实验。

斯蒂芬·柯勒律治 | Vanity Fair

为棕色小狗感到痛心的柯勒律治,公开发表了一个演讲,批判这个残忍的活体解剖实验。这场集会吸引了2000多人参加,柯勒律治在演讲中愤怒地指责科学家们:“如果这不是酷刑,让贝利斯先生和他的朋友们,以上帝的名义告诉我们什么是酷刑。”

贝利斯显然不认同这种指责,他立刻要求柯勒律治公开道歉,并发起了诽谤罪的诉讼。在法庭上,他始终坚持自己给狗进行了麻醉,因为实验中使用的管子很脆弱,如果狗一直挣扎,管子就会断裂。与贝利斯一起进行了实验的斯塔林则承认,自己使用一只狗进行两项实验是违反了规定,但这是为了避免牺牲两只狗。

这张图绘制了这场著名诉讼上的人物,右下角是斯塔林,站在讲台上的是贝利斯 | Frank Gillett (1903)

不仅双方各执一词,学生证人们的证词也很不统一——有人表示狗一直昏迷不醒,全程被完全麻醉;有人则声称狗在猛烈挣扎,而且没看到任何输送麻醉剂的装置。

最终,陪审团一致认定贝利斯被诽谤,这场官司以贝利斯的胜利告终。

长达7年的争议

然而,英国乃至全世界的反活体解剖人士被这个官司结果激怒了。他们筹集了一笔120英镑的资金,委托雕塑家为棕色小狗建造了一尊雕像。这座雕像建在伦敦的巴特西,它矗立在高台上,眼睛平视着前方,仿佛表达着无声的反抗。雕像的纪念碑上刻着这样的铭文:

“为了纪念 1903 年 2 月在大学学院实验室被处死的棕色梗犬。它经历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活体解剖实验,面对了一个又一个的活体解剖者,直到死神来临。

也是为了纪念 1902至1903 年在同一个地方被活体解剖的 232 只狗。

英格兰的男人和女人们,这样的事会持续多久?”

棕色小狗纪念雕像 |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狗狗纪念雕像的建立,是医学生和反活体解剖人士之间拉锯战的开始。反活体解剖人士认为这种实验残忍至极,伦敦的医学生则十分愤怒,他们认为活体解剖对医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他们多次袭击雕像,发起抗议。

两方争端的高潮发生在1907年12月,当时伦敦市中心和巴特西公园都发生了暴乱,医学生和反活体解剖人士及300名警察发生了冲突,这次事件被称为“棕狗事件”(Brown Dog Affair)。

医学生聚在棕色小狗雕像周围,大声抗议,并拿着棍棒想要摧毁雕像 | 参考文献[1]

由于纪念雕像总是被破坏,警察不得不进行24小时全年无休的守卫,每年的安保工作就需要花700英镑,这也让官方对双方无止境的斗争感到疲倦。1910年3月,尽管有2万人请愿表示反对,但在夜幕的掩护下,官方依然派工人和警察悄悄移走了纪念雕像,让铁匠把它熔化了。

在那条狗死去后的第7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于暂告一段落。

现代的动物实验

不过,关于实验动物福利的争取,始终没有结束。动保人士和反活体解剖人士仍在与医学界和政府斗争,并最终推动了立法保障。在1966年,美国通过了《实验动物福利法》(Laboratory Animal Welfare Act),随后各国也相继建立了相关的法律。

兽医正在对实验动物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 Keith Weller / Wikimedia Commons

随着法律法规的日渐完善和人们对动物福利的逐渐重视,今天在大多数国家,动物实验需要经过层层审查。比如,在英国,所有动物实验都需要通过动物福利和道德审查委员会(the Animal Welfare and Ethical Review Body)的审查,美国等国家则遵循《关怀和使用实验动物指南》(the guide for the care and use of laboratory animals),用量化的标准来规定实验动物的福利,减少对实验动物的滥用和虐待。

实验动物的住所和饲养条件也很重要 | Otwarte Klatki / Wikimedia Commons

不同国家对动物实验的法规略有不同,但“3R”原则是全世界公认的,这是实验动物的使用要遵循的3个最基本的原则:

1. 替代(Replacement):在研究中用别的方法来替代动物的使用。

它被分为完全替代和部分替代。完全替代直接避免了活体动物实验,转而采用细胞、组织或类器官,或者运用数学和计算机模型;部分替代则是使用一些目前科学界认为神经生理敏感性最低的动物,比如果蝇、线虫这样的无脊椎动物,减少动物感受到的痛苦。

2. 减少(Reduction):让每个实验使用的动物数量最小化。

在保证实验结果可靠和可重复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活体动物的数目。研究者可以让每只动物提供的信息最大化,比如用成像技术在不同时间测量相同的动物,而不是每到一个时间点就杀掉一批动物来采集数据。在不同实验室和研究机构之间共享动物实验的数据,也有助于减少动物的使用。

3. 优化(Refinement):尽量减少实验动物遭受的痛苦、压力和持久的伤害,改善它们的福利。

比如,让它们拥有合适的住所和饲养方式,用适当的麻醉剂和镇痛剂以尽量减少疼痛,训练它们配合实验程序以减少痛苦和压力。提升实验动物的福利,对科研人员也有好处,因为疼痛和压力会改变动物的行为、生理和免疫力,影响实验结果。

在1985年,仍旧是在伦敦的巴特西,一座新的棕色小狗纪念雕像被树立了起来。但这次,反对活体解剖不再是这条小狗站在这里的主要原因。相反地,它的存在,其实承认了目前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动物实验,但它警示着人们,需要时刻保障实验动物应有的权利。

棕色小狗也在提醒着人们,像它的一样的狗狗们,还有无数其他被选择为实验动物的生灵,是它们被迫的牺牲,换来了人类科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Ford, Edward K. (1908) The Brown Dog and His Memorial (London: Euston Grove Press), 56 pages. 2013 complete facsimile of 1908 pamphlet.

[2]https://nc3rs.org.uk/who-we-are/3rs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Brown_Dog_affair

[4]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826930/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imal_testing_regulations

[6]Portrait of a Man and His Dog: The Brown Dog Affair | UCL Researchers in Museums

作者:猫吞

编辑:麦麦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关键词: 实验动物 活体解剖 动物实验

责任编辑:Rex_02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3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网 - 热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