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出现关于大范围空气消毒的谣言,这种错误消毒方法不仅无效,可能还有“毒”。究竟应如何进行正确消毒?这十个热点问题为您解答。
整理/新媒体编辑 段大卫
5月6日,据@首都健康通报称,疾控专家认为,对城市开展大范围空气消毒对防控新冠疫情没有任何意义,请不要相信网上谣传,坚持做好外出戴口罩,日常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
对于新冠疫情防控,消杀很重要,尤其当对手是传染能力更强的奥密克戎。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居家防护更要落到实处。但大家对于消毒仍有一些误区,像对室外空气进行消毒,抹了消毒剂但剂量不够,这些“无效消毒”方法让该消的一样没做,不该消的一个不落,完美避开所有正确答案......那如何进行有效消毒?这十个热点问题为您解答。
1、为什么不对室外空气消毒?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流波曾表示,“室外的空气消毒是没有必要的,完全用不着用消毒剂对室外的空气进行消毒。”因为室外空气病毒阳性概率微乎其微,因为即使户外出现含有病毒的气溶胶,流通空气也会迅速将其分解、稀释,几乎不具备传染性。并且对室外进行喷洒消毒达不到消毒所要求的消毒液使用量、消毒时间。
2、居家日常消毒有哪些要点?
居家消毒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消毒并非必须用消毒剂,居家优先使用阳光暴晒、热力等物理消毒方法。
应对重点环节、对象进行消毒,如餐饮具、快递、门把手等。
消毒剂应按照使用说明书,根据不同消毒对象,配制合适浓度,以适当的消毒方法开展。
消毒时做好个人防护,配制消毒剂需佩戴口罩、手套,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配制好的消毒剂尽快使用。
3、个人日常预防消毒的关键点有哪些?
首先,选择合法、有效的消毒产品,并按照备案的消毒剂(或器械)使用说明书的使用范围、消毒浓度、消毒方法和消毒时间来操作。
其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擦拭、浸泡、喷洒、喷雾),同时做好个人防护。消毒前,做好清洁;消毒后,必要时去除残留(部分可自然分解的消毒剂除外)。 注意,不要和其他清洁剂等混合使用;消毒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内后外、尽量单向等。
4、家居物品如何消毒?
常用小件物品如手机、遥控器、鼠标、门把手、水龙头、各种按钮等可用70%-80%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面积较大的物件如桌面、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溴)5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擦拭或拖拭消毒。衣物、被褥等织物可在阳光下暴晒4-6小时(应注意翻面,使正反面均能晒到),一般不用特殊消毒。
洗手池、马桶可定期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
5、外出、测核酸返家如何消毒?
外套轻轻脱下,挂在通风位置;摘下口罩,如需再次使用,应悬挂于干燥通风处;及时用“肥皂/洗手液+流动水”清洁双手。脱下的鞋子放在门口,鞋面可用消毒湿巾擦拭。手机、钥匙等随身物品,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有条件的话,家中可区分“污染区”和“清洁区”,将外出回来的衣服鞋子留在“污染区”。
6、买回来的肉蛋蔬菜如何消毒?
肉类无需消毒,将其浸泡清洗数遍即可。
鸡蛋放置在冷藏或阴凉处,烹饪前,需将鸡蛋外壳清洗干净。收菜、整理时注意佩戴口罩,如有橡胶手套亦可使用。
不易脱水、变质的蔬菜(土豆、萝卜、洋葱等),可在阳台通风放置一段时间。易脱水、变质的蔬菜(青菜、蒜苗、豆芽等),可慢速水流冲洗、浸泡清洗,沥干后存储。
7、家庭常用消毒剂有哪些?
特殊时期内,选用的消毒剂多为高水平或中水平消毒剂,主要包括: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二氯或三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粉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醇类消毒剂、碘类消毒剂等,以及一些消毒湿巾等。衣物、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等消毒剂不在此列,可保留使用,加用上述消毒剂。
8、消毒剂可分装后使用吗?
日常使用消毒剂较少的话,一般建议选择购买小包装的消毒剂,不建议分装后使用,因为自行分装时易造成污染,而且消毒剂易挥发,开瓶后使用时间较长,浓度会降低。如果配制成消毒液后,确实需要分装,则应做好标识,避免误服误用,并尽快用完。
9、办公场所应该如何进行日常消毒,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办公场所首先要确保通风换气,让污染的空气能及时排放出去。温度不太低的时候尽量开窗通风,加强室内、走廊的空气流通,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办公环境要加强日常清洁,用干净的抹布、拖布加洗洁剂清水擦拭,使用后的抹布和拖布要及时地清洗干净,消毒晾干以后再用。
公共走廊、楼梯、电梯,这些公共区域的扶手、门把手、按钮和其他一些公共使用的物品表面,手经常接触的部位要加大消毒频次,定时、及时地进行消毒,可以用75%的酒精或消毒湿巾来进行擦拭消毒,也可以用其他物体表面消毒剂,比如季铵盐类、含氯消毒剂,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来消毒。乘坐电梯时,要规范戴好口罩,可以用纸巾、牙签、棉签这些无接触的按键方式。
10、哪些属于过度消毒,有什么危害?
全身喷洒消毒剂、对鞋底进行消毒;酒精喷洒口罩进行消毒;对车轮进行消毒;加湿器中加入消毒剂;没有外人到访,也没有自我隔离的疑似症状者,每天进行消毒;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大于1000毫克/升)进行消毒的,这些都属于过度消毒。
过度消毒会导致正常生活环境中细菌明显减少,对人体免疫刺激不足,反而容易生病;可能引起微生态环境失调和超级细菌的产生;容易诱发身体过敏;还可能损伤皮肤、黏膜、呼吸道,甚至引起中毒。
(资料来源:北京市卫健委、上海市卫健委、澎湃新闻、上观新闻、中国新闻网、界面新闻、健康时报、科普中国等)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责任编辑: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