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热议:太空生活,妙趣多多!

航天员们在太空中是怎么生活的?是不是随时随地体验“飞行”的乐趣?其实,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非常有趣,也要时刻小心,准备好应对一些潜在风险。

吃喝有讲究

众所周知,太空是微重力环境,航天员想保持站立都不容易,更别说用脚走路了。所以航天员移动身体往往要靠“飞”,充满了技巧性,且手臂发挥的作用很大,舱壁上特意安装了很多扶手。此外,航天员进食也要提防“飞”的麻烦。


(相关资料图)

太空探险,吃饭不能马虎。早期太空食品像牙膏,如今已是五花八门。比如中国空间站为航天员准备了120多种食品,既有粳米粥、椰蓉面包、炒饭、炒面等主食,又有各式菜品,酸辣咸甜齐备,包括烤鱼香锅、麻辣小吃等。航天员可以喝酸奶吃巧克力,还能享用苹果、提子。

不过,失重下的嗅觉和味觉都会减弱,这或许是因为血液向头部倒流的结果。国外航天员喜欢来点辣芥末之类的强刺激,以便提神,但要小心肠胃胀气、打嗝放屁……

中国空间站就餐区设有食物加热和冷藏设备、折叠桌等,航天员能坐下“喝喝茶,聊聊天”。

其中,航天员用的餐盘磁力强大,能牢牢地吸住刀、叉、勺。餐盘上还有很多尼龙搭扣,以便固定在桌子上,避免飘飞中进食。还有搭扣专门用来固定食物,但有些航天员玩心不小,任凭食物悬浮,轻轻一吸,“饭从口入”。

太空喝水是必须专门学习的“手艺”。在失重下,袋装水配有细如铅笔的吸管,上面有止水夹。航天员先含吸管,然后松开止水夹,再揉捏水袋,清凉的纯净水就会被吸或挤进嘴里。喝完水后,航天员要先压紧止水夹,再拿出吸管。

航天员用水不完全靠飞船送来,尿液、汗液等都要循环利用。如果你担心这些水的“口味重”,中国空间站还有“绝招”。

天和核心舱内装有二氧化碳还原子系统,可以将电解制氧子系统分离出的氢气与航天员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处理后转化为冷凝水、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气,再处理后就有了饮用水。这样能使中国空间站的水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

太空“洗碗”倒是非常简单,用湿消毒抹布擦一擦就行。不过,航天员要尽量吃完喝光每次拿出来的食物饮品,禁止乱丢垃圾,而是包起来,尽可能地把体积压到最小,收纳进夹层中,使“太空家园”更加整洁舒适。

洗漱是挑战

航天员在“天上”洗澡可不容易,因为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为此,科研人员设计了密封浴桶,在下边安装吸力装置,把喷头喷出来的水朝一个方向吸。不过,洗完澡后,航天员还要花较长时间来清理身上和浴桶里的水。现在每个航天员都配备了“包裹式淋浴间”,手持喷水枪,快速把自己清洁干净。

在太空中,为防止水滴乱飞,航天员用湿毛巾擦擦就算洗脸了。中国载人航天器通常配有口腔清洁剂和口腔清洁指套。其中,口腔清洁剂类似口香糖,供航天员餐后咀嚼。后来,航天员采用密封式吸水法刷牙。

太空理发稍麻烦,航天员要把身体固定好,别飘起来,免得“误伤”,所有碎头发由吸尘式理发器处置。同理,航天员修剪手指甲、脚趾甲也要小心,翟志刚就觉得“特别累”,以相声腔调再现名场面:脚收不回来,要扳着,剪下的脚趾甲还要控制好,不能让它们乱飞。

“弯弓”睡觉更舒服

太空中休息好很重要。因为失重,航天员在太空中睡觉无所谓是站着还是躺着,可以飘在空中,但要露出头。睡袋可以随处固定,墙上、天花板上或舱底都行,但更多的时候会固定在专门的睡眠区。

讲个冷知识:失重时,如果完全放松,航天员身体竟然是弯曲的,看上去就像一张弓。其实,在太空中用这种姿势睡觉比完全伸直平躺要舒服得多。

睡梦中会着凉吗?在中国空间站里,每个航天员都有手持终端,通过APP自行调节舱内照明环境,区分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等。核心舱保持恒温23摄氏度,体感舒适。

如厕曾经很尴尬

如厕是无法回避的太空生活难题——失重环境下,人无法正常站立行走,又怎么能安稳地坐在马桶上呢?早期航天英雄们在太空中面对上厕所,闹出了不少尴尬。

传统的太空马桶配备了一根管子,航天员如厕前要强忍不适,把自己“五花大绑”,再将管子对准,管子下方强大的吸力会解决问题。

新型太空马桶使用更便利,功能更多样,还考虑到女航天员的特殊性,完善了垫圈和漏斗设计。此外,新型马桶两侧焊接了扶手,航天员不必费时费力“折腾”了。

锻炼检查花样多

研究表明,太空失重环境下,如果不能长期坚持健身运动,航天员会流失肌肉,损伤骨骼。所以航天员每天都必须锻炼一两个小时,

比如拉力器用于锻炼肩部和背部肌肉,太空跑台强化心肺功能,太空自行车能锻炼下肢肌肉等。另外,航天员可以双手推、拉或击打悬挂在舱里的重物,增强骨骼、肌肉力量。

中国航天员展示过更有特色的花式健身:景海鹏玩过抱膝旋转,聂海胜曾悬空打坐翻滚,号称“太空操”;从“神九”到“神十三”,航天员都练过“太极神功”,想必更能体验“天人合一”;骑太空单车不新鲜,但中国航天员经常倒立手摇轮子,估计效果更好;至于太空打乒乓球,更是把国粹发扬光大。

航天员锻炼也要做好防护,比如腰间系上橡皮筋,拴在跑台上,近似在正常重力环境下跑步。太空自行车不断变速,通过增加间歇性或冲刺状态,刺激航天员的心理预知,强化心血管调节能力。航天员运动服使全身受弹力,变相时刻锻炼。

航天员“上天”时间越来越长,心理疗养不容忽视。在中国空间站上,航天员有“私密语音通道”,可以和家人“说悄悄话”,避免孤独寂寞。平时,航天员戴骨传导耳机,舱内WiFi方便他们在各处通话,并及时与地面联系。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航天员心理舒缓系统也研发成功了。他们能“看到”熟悉的人和生活场景,更好地进行自我调适。

在轨期间,航天员要互相体检,包括静脉采血、血常规检验、尿常规监测、超声检查等。其中,眼底检查和骨密度测试比较有趣。眼底病变可能预示着许多全身性疾病,神舟十二号飞船任务期间,聂海胜体验了早期摄影师的乐趣,调光“制造暗室”,汤洪波用眼底镜为刘伯明进行了检查。

其实,不同的舱内灯光能够调节航天员的情绪,缓解长时间处于单调环境的不适。

有航天爱好者发现,航天员经常“太空足浴”。真相没那么“享福”,他们在进行骨密度测试,脚伸进测试机,时刻关注着长期失重下骨密度下降。

娱乐休闲多姿多彩

不用工作的时候,航天员们都干些什么呢?拍照、听音乐、写日记、追剧,或者拿出太空太阳镜,欣赏独特风光。

航天员太空奏乐也是名场面,演奏姿势千奇百怪。如果要吹笛子,航天员必须把双脚绑好,毕竟一点小小的力也会让航天员前后摇摆,甚至转几圈。弹奏时,乐器键盘也不那么“听话”,航天员每次敲击一个音符,键盘都会移动一下。

国际空间站举办过太空奥运会,包括失重状态下的“无手手球”“无水花游”“无着地式超长跳远”、自由体操、打羽毛球、踢足球、打高尔夫球等。

再告诉你个小秘密:航天员时刻体验着“慢生活”!根据相对论,运动速度越快,人们体验的时间越慢。据测算,航天员在高速移动的空间站生活1年,将比地球表面的人少经历约0.01秒。这意味着,空间站上的人正在非常缓慢地“时间旅行”。

总之,随着科技和人性化理念发展,在太空中生活注定很有趣。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二氧化碳

责任编辑:Rex_02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3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网 - 热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