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
除了热,还是热
(资料图片)
今年最大范围高温天气已经来袭!
局地最高气温可超过40℃
“上海已达40度”
“杭州气温逼近40度”
“湖南人要热化了”
“全国高温榜前十浙江占六席”
……
各地的高温天气
连日来“霸占”了微博热搜
“男子患热射病多脏器受损像‘煮’过一样”
这条微博热搜
让热射病这个大家熟悉又陌生的疾病
再次“刷屏”
热射病是什么病?为什么得?如何防治?
其实,此前一项发布在《科学》上的研究成果
就揭示了热射病的致死机理
男子持续户外工作后患热射病
多脏器受损像“煮”过一样
今年入夏以来,高温天气接连破纪录。各地的高温天气,导致多人中暑。
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大参考》栏目报道,近日,河南郑州一名男子因中暑突然呕吐昏迷,被送到医院抢救时,医生监测他身体的核心温度已达42.3度,体内所有的脏器就像在水里“煮”过一样,出现了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
报道视频显示,一名医生在给患者扇扇子,另一名则给患者喷稀释酒精,大家用各式方法给患者降温。
据接诊该患者的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高新院区ICU主任刘晓刚介绍,患者张大爷是在接近40℃的户外连续工作两个小时后,晕倒在了路旁。
“除了扇扇子喷稀释酒精,我们还用亚低温治疗仪给患者降温,为患者铺、盖了冰毯,头上也戴了冰帽,都是为了尽快把他的体温降到安全范围之内。”刘晓刚说。
在迅速降温后,考虑到张大爷有高温暴露且伴随意识障碍、多脏器受损,医生判断张大爷为热射病。
热射病又称重度中暑。“张大爷入院后,我们化验发现他出现肝脏功能不全、无尿、肾功能不全、休克等症状。人体的核心温度一旦升高,血流会随着心脏射血,供应全身的脏器,所有的脏器就像在水里‘煮’过一样,会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的表现。据统计,严重患者的死亡率约50%左右。”刘晓刚介绍。
高体温并非直接“杀死”细胞
而是激活了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通路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病死率高。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得热射病,其致死机理是什么?
今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吕奔教授团队在《科学》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热射病的重要致死机理。
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热射病引起的死亡人数在逐年增加。然而,高体温如何导致脏器损伤与机体死亡的机制过去不甚清楚。
当前对热射病患者的治疗,一般是先为患者降温,降温后患者若出现脏器功能衰竭,再立即对患者进行相应脏器功能保护治疗。尽管目前业界对肾脏、肝脏等脏器功能治疗的设备和技术已很先进,但热射病的治愈率仍较低。
也就是说,大家普遍认为热射病致死,是因为高体温直接“杀死”了细胞,进而导致患者死亡。
吕奔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高体温并没有直接“杀死”细胞,导致细胞的物理性损伤,而是激活了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通路。
这一发现来自于一次实验。
“我们采用高环境温度(39℃)与高湿度(60%)制备热射病小鼠模型时,发现高体温可诱导肝、肺及肠等器官组织中RIPK3和MLKL的磷酸化,以及caspase-8等凋亡相关蛋白的剪切;敲除RIPK3基因能防止高体温诱发的炎症反应、DIC、多脏器损伤与死亡。”吕奔说。
换言之,热射病致死,是关键基因在“作祟”。
该团队随后采用RIPK3激酶失活小鼠、MLKL敲除小鼠及MLKL-Caspase-8双基因敲除小鼠,证实了高体温诱导的致死效应主要依赖RIPK3激酶与其磷酸化底物MLKL介导的程序性细胞坏死,小部分依赖caspase-8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这提示即使医生能第一时间为高体温的病人迅速降温,依然不能阻断热射病的病程。这一致死机理的发现,将为热射病的治疗提供全新思路。”
吕奔说,既往观点认为,热射病是一个物理性损伤过程,高热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当人体内温度持续升高达到一定的阈值时,会直接导致细胞产生不可逆性损伤,再引起炎症反应、血栓等症状,继发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尽管临床上采取积极的降温治疗并实施脏器支持处理,但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有效治疗药物和手段,热射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做好防暑降温 多“躺平”少暴晒
中央气象台统计显示,今年6月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了两次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上次是6月13日至26日,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地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覆盖国土面积达363.6万平方公里。从7月6日开始的这次高温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则更广,持续时间将更长。
7月10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7月10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7月11日白天,新疆吐鲁番地区、陕西南部平原地区、浙江中北部、福建中部、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西部和北部局地可达40℃以上。
“上海已达40度”“杭州气温逼近40度”“湖南人要热化了”“全国高温榜前十浙江占六席”……各地的高温天气,连日来“霸占”了微博热搜。
各地的高温天气,连日来“霸占”了微博热搜。
气温在不断升高,如何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中暑或者患上热射病?
上述论文第一作者、中南大学博士后袁芳芳表示,中暑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症和重症中暑。轻症中暑表现为体温正常或略升高,患者会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视力模糊、幻视幻听、胸闷恶心、全身乏力、行动迟缓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弱等循环衰竭症状。
重症中暑表现为核心体温超过40℃,皮肤干热,患者出现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或者大量出汗后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可累及肝、肾、肠、肺、凝血及横纹肌等多脏器功能损伤,甚至死亡。
袁芳芳表示,应尽量避免在热环境气候下劳作或高强度锻炼及训练;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睡眠,否则机体耐热能力下降易发生中暑;如有感冒、腹泻等症状,应尽量避免高强度劳作或训练等,中暑发生率会增加;劳作或训练中出现严重体力不支、胸闷气促、头晕眼花、思维错乱时应及时终止劳作或训练;劳作后出现头晕目眩、腹泻、血尿等不适应警惕中暑的发生,及时就医。
医生还提示,如出现头晕、恶心、接近40℃的体温,要立刻送医救治。要多休息,多喝水,在户外和高温环境下工作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
《中国科学报》记者王昊昊综合中央气象台、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大参考》栏目等报道。
编辑 | 赵路
排版 | 郭刚
责任编辑: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