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记者从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云南省日前正式发布了20项野生动物保护地方标准,聚焦云南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亚洲象、滇金丝猴、绿孔雀三个旗舰物种,填补了相关领域的保护标准空白。
据介绍,本次标准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等21家单位起草,针对亚洲象、滇金丝猴、绿孔雀的救护放归、种群监测、饲养繁育、检疫检测、遗传资源保护等瓶颈问题,通过总结、优化数十年工作经验,首次以标准的形式提出了科学操作方法和实施路径。
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据统计,云南省拥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36种,占全国的55.6%,居全国之首。亚洲象在云南集中分布于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三个州市,种群数量仅为300头左右,近期亚洲象北迁南归更加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关注。滇金丝猴主要分布于云南省金沙江、澜沧江云岭山脉和西藏的高海拔地区,种群数量约3800只。绿孔雀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主要集中于楚雄、玉溪和普洱地区,种群数为555~600只。
在20项野生动物保护地方标准中,涉及亚洲象保护地方标准3项、绿孔雀保护地方标准7项、滇金丝猴保护地方标准10项。其中,《亚洲象野外救助技术规程》规范了亚洲象野外救助工作流程和要求,《亚洲象野生种群监测技术规程》明确了监测对象、监测内容,统一了监测指标,为云南今后科学开展监测工作提出了合理程序和技术方法。
在绿孔雀保护地方标准中,规定了纯种绿孔雀有别于蓝孔雀的种质资源鉴定方法,科学规范了伤病绿孔雀救护和放归野外的程序和要求,提出了人工饲养绿孔雀的技术要求,《绿孔雀检疫技术规范》则针对易造成绿孔雀疫病的四种病原规定了科学检测方法;滇金丝猴保护地方标准中,《滇金丝猴救护及放归技术规程》针对伤病、弱小、离群滇金丝猴,规范了救护和放归栖息地的规范程序;《滇金丝猴种群监测技术规程》提出了滇金丝猴野外种群监测的科学方法和数据报送要求。
此次20项标准的发布实施,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提升野生动物科学保护水平、促进野生动物种群壮大,提高野生动物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次标准发布,也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云南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向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迈出了重要一步。(总台央视记者 郭峰 陈坚)
责任编辑: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