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已于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未来,上海将瞄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以及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量子科技、变革性材料、生命调控等战略领域和重大方向,强化对新兴交叉前沿领域的布局和支持。
“上海要加快形成国际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就必须全力做强创新引擎,千方百计把基础研究搞上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介绍,《若干意见》主动在经费投入方面做了相关规定,提出到2025年,上海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比例要达到12%左右。为此,上海一方面会加大市级财政向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还会引导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现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在创新投入上连2%都不到,在基础研究方面比重更加低。要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支持机制。”
陈鸣波说,上海将着重解决好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算法算力、生物医药“救命药”等“关键命门”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若干意见》强调要“创新基础研究力量的组织方式”,探索重大任务与重大平台相结合的新模式,实现项目、基地、人才全要素一体化配置。比如,为进一步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在全国率先试点设立“基础研究特区”,重点针对本市具有基础研究显著优势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长期、稳定资助,支持自由选题、自行组织、自主使用经费,引导科研人员以“宁打一口井、不挖十个坑”的态度心无旁骛开展研究。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说,长期以来,科研人员普遍反映在基础研究领域要加强长期稳定支持、厚植潜心研究氛围等迫切需求,为此,上海拿出了“基础研究特区计划”来解决问题。该计划面向重点领域、重点团队,营造适合基础研究的“小环境”,加大力度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学研究。
为保证科研人员及团队获得相对充足的探索和研究时间,“特区计划”以五年作为一个资助周期,并且赋予特区充分自主权,允许自由选题、自行组织科研、自主使用经费,减少各类申报所占据的时间精力。
此外,该计划鼓励试点机构组建“交叉学科群”,推动更多跨代技术和颠覆性创新成果的产生。 该计划还致力于“松绑放权”,鼓励各试点机构创新内部管理机制,重点在探索非共识项目的遴选机制、实施项目专员制度、改革人才和成果评价制度、建立容错机制等方面开展探索。
在“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方式”方面,朱启高说,上海将探索基于“信任和诚信”的科技评价制度和经费管理制度,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将科学家从报表、审批等过多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并赋予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
责任编辑: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