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我国50岁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为26.3%,人数达2.6亿
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10小时。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用户日均上网时长超1小时,平均一天登录5次App
老年人沉迷网络的危害
长时间端坐,会影响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引发心血管病,还会引起颈椎疼痛、关节酸痛、耳鸣头晕;电脑屏幕的辐射会导致各种眼科疾病,视网膜容易脱落;长时间上网容易憋尿还会导致膀胱炎
最近一篇文章《前滩太古里老年人游乐指南》引发关注,前滩太古里成了上海老人们的乐园,阿姨爷叔们在广场上争奇斗艳、摆出各种造型拍照、录小视频。这只是故事的前半段,后半段发生在网络平台上。阿姨爷叔们在太古里的身影,很快出现在他们的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更新列表里。一名68岁的阿姨,因为发在抖音上的一张照片被粉丝点评不够完美,心里不服气,第二天一早又赶到太古里补拍了一张。
拍拍拍,刷刷刷,阿姨爷叔们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痴迷,一点不亚于年轻人。当部分老年人还在尝试跨越“数字鸿沟”之时,有些玩转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却陷入了“数字沉迷”——长时间刷视频、打游戏、转网文,有的则网购大量商品。
中国移动互联网上活跃着9600万银发族。根据《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10小时。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用户日均上网时长超1小时,平均一天登录5次App,高于其他年龄段用户。这些高龄玩家中,有不少或已成瘾,坠入“数字深井”难以自拔。
玩转智能手机
网络社交、刷视频、打游戏……当一些老人因不会用智能手机,看病、乘车都成难题时,另一些老人早已跨越“数字鸿沟”
数字时代有隐秘的角落,一些老人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连看病、乘车、购物都成了难题。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老人则早已跨越“数字鸿沟”,玩转智能手机。
上周六,邱阿姨拉着老伴去古北黄金城道看银杏树,只见人潮汹涌,一路上都是用手机拍照、拍视频的阿姨爷叔。女的丝巾贝雷帽,男的墨镜长风衣,不少老人还现场玩起在线直播,手势、腔调一点不输年轻人。有位穿着红色长裙、头发灰白的阿姨还旁若无人地站在台阶上摆出孔雀舞造型,邱阿姨的老伴忍不住点评:“这是古北杨丽萍。”邱阿姨撇了撇嘴:“她是要发抖音吧。”
邱阿姨自己就是抖音一族,一眼就辨出同道中人。她每天各种角度自拍,炒菜时拍,浇花时拍,出门遛狗也要按两张。因为不满足家门口那些花花草草,所以把老伴拉到黄金城道来取景。
玩抖音让邱阿姨找到了很大乐趣,她的抖音账号有300多个粉丝,每发表一个作品都会引来很多人点赞,这让她很有满足感。为了做出高质量的视频,她让女儿配置齐自拍杆、三脚架等器材,还在网上买了好几身古装行头。邱阿姨的女儿说:“我妈以前买东西讲的是性价比,现在却讲究起外貌、品相,因为要上镜。上次她在菜场没有买按斤称的水果,而是提了个水果篮回家,连5岁的外孙女都知道,外婆是要发抖音了。”
像邱阿姨这样痴迷抖音等社交媒体的老人有很多。太古里、黄金城道等如今都是阿姨爷叔们的“战场”,他们不厌其烦地各种摆拍,就是为了积累充足的视频素材。制作一段令人满意的视频作品,需要很多技能,不仅要会摆POSE,后续还有剪辑、美颜、配乐、写文案等环节。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赢得更多粉丝,很多老人一头扎下去,乐此不疲。
除了网络社交、刷小视频外,不少老人电子游戏也玩得很转。记者在地铁上看到一位老太太,乘坐过程全神贯注紧盯着手机屏幕,凑近一看,原来她在打“王者荣耀”。事实上,能打游戏的高龄玩家还真不少。65岁的刘阿姨就是一位颇为资深的游戏玩家。她玩的既有传统游戏,比如《空当接龙》《植物大战僵尸》,也有比较复杂的联机游戏,比如《刀塔传奇》《魔兽世界》。刘阿姨悟性颇高,每天都会操练两三个小时,技艺直线上升。
掉进数字深井
社交平台的“算法”深谙人性,很容易让人上瘾,青少年逃不过,老人也一样。有些老人已不习惯出门逛逛、跳跳广场舞了
跨越“数字鸿沟”后,阿姨爷叔们尝到互联网的乐趣。但有些老人则玩过头,掉进了“数字深井”。
“从来没想到,我家老人比孩子更迷恋上网。”在外企工作的大昆有点后悔将父亲领进电子游戏的大门。今年3月,他把父亲从安徽老家接到上海,父亲很不适应,因为周边没有一个可以聊天、下棋的朋友。看到父亲落寞的眼神,大昆就在网上为他下载了一款棋牌游戏。一开始老人连鼠标也不知怎么点,可后来越玩越顺手,每天要打四五个小时才肯罢休,有时竟和小孙子争电脑。“看他久坐不动,我就时不时催他站起来走走。”
社交平台的“算法”深谙人性,很容易让人上瘾,青少年逃不过,老人也一样。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朱涛发现,73岁的老妈最近成了手机控,一没事就捧着手机刷。白天她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后,买完菜就赶紧回家,玩几个小时手机。晚上吃了饭,直接坐在沙发上刷小视频,两三个小时不挪窝。
“以前,老妈的生活很规律,白天会出去逛逛,和姐妹聊聊天,晚饭后出门跳跳广场舞。现在她的生活全是手机,有时看得太入神叫都叫不应。”更让朱涛感到无奈的是,老太太晚上洗漱完躺床上还要玩手机,有好几次十二点过了,推开她的房门,还看到她手机屏幕亮着。
最近,朱涛又有了新的担心。因为沉迷于短视频平台直播,老太太听了主播推荐,买了很多便宜货。朱涛说,其实家里并不缺这些东西,老太太听了很不高兴:“我花的是自己的钱!”
朱涛的同事老吴也有类似担心——他的父亲同样沉迷于网络。吴老伯看了网络直播,贪图便宜,买了不少东西,不少都是山寨货。“老人一开始还不相信买了假货,非要我带他去柜台验货,然后再帮他联系退货,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天。”即使这样,老人还是网瘾不断,家门口的公园近在咫尺,可老人就是不愿出去走走。
具有时间优势
老年人有比青少年、中年“更容易沉迷”的上网条件。他们有时间优势,没有学业和工作羁绊,所有闲暇时光都可上网消磨
“网瘾”给老人带来隐患。“这两年来看颈椎病的老人多了,不少是手机族。”天山中医医院一名主治医师告诉记者,老年人长时间泡在网上对身心的损害比青少年更大。如长时间端坐,会影响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引发心血管病,还会引起颈椎疼痛、关节酸痛、耳鸣头晕,电脑屏幕的辐射会导致各种眼科疾病,视网膜容易脱落;老年人长时间上网容易憋尿还会导致膀胱炎。
老人为何如此沉迷网络?在纪录片《社交困境》中,斯坦福大学成瘾医学研究所所长安娜·莱姆克教授曾对这种现象做出解释。人在社交过程中,大脑会释放令自己愉快的多巴胺。而当人离开社交软件,多巴胺逐渐消耗,这种缺乏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拿起手机回到社交软件中。
莱姆克说,在手机社交软件出现之前,人也会迷恋社交。因为人类喜爱群居的习性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已刻进基因。但现实中的社交即使上瘾,瘾也不会很大。因为现实中的社交成本更高,有各种实际限制,不会让人欲罢不能。但现在的社交软件大大降低了社交成本,拿起手机就可以收获多巴胺的刺激,在精通心理学的工程师的精心优化下,用户可以不断寻求那些让自己愉快的东西、忽略不愉快的地方,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社交软件的成瘾性比起现实社交大大增强了。
莱姆克是世界级的成瘾研究专家,但她也管不了自己孩子玩手机。起初,莱姆克经常因为玩手机的事情和孩子争吵,后来她和孩子达成协议,每天玩一小时。但她监控到的结果是孩子每天要玩将近四个小时,当孩子自己知道这个数字后都觉得难以置信。
而老年人拥有比青少年、中年“更容易沉迷”的上网条件。他们有时间优势,退休生活让老年人没有学业和工作羁绊,所有的闲暇时光都可以在互联网消磨;加上身体不便等情况出现,不少老年人想在互联网寻求更多的情感认同;还有林林总总的“诱导因素”,比如分享领红包、阅读拿金币等互联网产品,对价格敏感的老年人更具吸引力。
美国俄亥俄州迈阿密大学应用游戏设计教授鲍勃·德舒特对高龄玩家进行了分类:一类是时间消遣者,纯粹打发时间;一类是游戏发烧友,天生热爱游戏化体验和视频的老人;一类是寻偿者,玩游戏、发抖音是为了弥补自己年轻时的缺憾,或者随着年龄增长失去的东西;还有一类是价值追寻者,从游戏体验中获得“有价值”或教育方面的知识。“当他们失去过去在工作中那些良性互动、有来有往的社交关系,可能在游戏中、社交平台寻找作为社会角色的另一种存在感。”(记者 王海燕)
关键词: 数字鸿沟
责任编辑: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