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用户每天通过微信、抖音、淘宝等APP寻找自己喜欢的文章、视频或商品,但在“猜你喜欢”背后,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说,是个性化推荐算法,以及行为数据分析和收集的结果——它们确实能做到“比你更懂你”,但代价是用户个人隐私的让渡。这也让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个性化推荐算法的隐私问题。
今年1月,《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出台,明确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该规定自3月1日起施行,在今年“3·15”前后,微博、微信、淘宝、哔哩哔哩、抖音、百度、大众点评、小红书等APP陆续上线“个性化推荐”开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几款主流APP到底怎么修改“个性化推荐”设置。
淘宝的“个性化推荐”开关具体关闭方法如下:进入淘宝APP,点击Tab栏中“我的淘宝”→点击右上角“设置”按钮,进入“隐私”选项→点击“推荐管理”,关闭“个性化推荐”开关。
在“推荐管理”页面中,淘宝详细说明了其个性化算法会利用到哪些可追踪到个人的数据,但没有提供前往有关淘宝隐私声明的链接。“个性化推荐”关闭前,淘宝主页推荐通常会根据用户购买过的品类推荐相关商品,而关闭后,主页推荐的商品基本上是生活用品等。
哔哩哔哩(下称“B站”)的“个性化推荐”开关藏得比较深。具体关闭方法如下:进入B站,点击Tab栏中的“我的”→下拉点击“设置”→下拉点击“隐私权限设置”→下拉点击“个性化内容推荐管理”→关闭“个性化内容推荐”。
B站没有详细说明其个性化推荐功能会利用什么样的个人数据。对于大多数B站“杂食”观众来说,关闭“个性化内容推荐”后,B站移动端首页推荐内容,多少还是会猜中用户的喜好,只是减少推荐常观看的一些细分领域的视频而已。
微博推出过多种客户端,每种客户端的“个性化推荐”开关也有所不同,但基本位置都一样。普通版的关闭方法为:点击Tab栏中的“我”→点击右上角的“设置”→依次点击“隐私设置”“个人信息与权限”→关闭“个性化内容推荐”。
微博的个性化推荐算法关闭得比较彻底。在关闭前,我的“推荐”列表里有各类游戏领域和科技领域博主的内容,而在关闭后则变成了娱乐圈大杂烩。从这个角度看,微博可能是最不适合关闭个性化推荐功能的。
现在的微信已经是多个服务的集合,而每个服务都由微信不同团队进行运营,因此微信的“个性化推荐”开关相对复杂。本文以微信内常见的订阅号、视频号服务为例,介绍如何关闭“个性化推荐”开关。首先是订阅号。使用安卓手机,点击“订阅号消息”右上角的菜单→点击“更多”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设置”,就可以找到“订阅号消息个性化推荐”开关,关闭即可。接下来是视频号。点击视频号右上角的“小人”标志→依次点击“浏览设置”中的“隐私”“个性化推荐”→关闭“直播”和“视频”的两个“个性化推荐”开关即可。
美团的“个性化推荐”开关比较容易找到。打开美团APP后,点击底部Tab栏中“我的”→点击右上角“设置”,找到“隐私管理”→选择“个性化内容推荐”,关闭即可。
除了提供开关,美团还有一个单独的页面,详细展示了其个性化推荐算法具体会用到哪些个人信息。关闭“个性化推荐”后,美团首页的相关推荐会明显减少。关闭前,会推荐用户之前浏览过的店,关闭后只是推荐“逛点”和打卡指南。值得注意的是,关闭“个性化推荐”后,美团仍会在一些推荐中标注商家与用户的距离,似乎关闭该开关对位置信息的使用没有影响。
知乎“个性化推荐”关闭步骤如下:打开知乎APP→点击底部“我的”→点击右上角的“齿轮”图标→找到“隐私中心”→点击“权限授权设置”→找到“关闭个性化内容推荐”开关,将其打开。需要强调的是,开关打开,其“个性化推荐”才处于关闭状态。另外,知乎没有在开关旁边提示究竟会利用哪些个人数据来进行推荐决断。知乎的“个性化推荐”开关关闭前,会推荐细分领域话题内容,关闭后则消失无踪,变成热点事件相关内容。
个性化推荐一定是“洪水猛兽”吗?不尽然。人们的大脑大概率不会因为推荐的内容不符合心意而主动减少无用信息摄入。要想真正摆脱“手机瘾”“社交瘾”,更有效的方法显然是尝试主动调整自己的信息获取来源。对于一个观点、一则新闻,多了解、挖掘相关事件及消息源远比被这些内容调动情绪更重要。(作者:郑智文)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责任编辑: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