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一个名叫羲(xī)和的女子,生了十个太阳。屈原在诗中多次提到了羲和这个神,引得后世文人纷纷效仿,将羲和写入诗文。羲和“太阳之母”的意义,后来转变为太阳、为太阳神驾车的人、天文官等,而性别也从女性转变为性别不明、然后为男性。无论具体意指为何,“羲和”二字出现时,多多少少都带有太阳或者太阳神的意思。比如我们今天要介绍的羲和绢蝶,就是以太阳为名的一种蝴蝶。
羲和绢蝶。图片:Notafly / Wikimedia Commons
(资料图)
羲和绢蝶Parnassius apollonius是一种凤蝶科(以前曾被归入绢蝶科)绢蝶属的蝴蝶。它的种加词apollonius来源于古希腊语Apollōnía,也就是罗马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按理来说,把它叫做阿波罗绢蝶更合适一些。可是,我国同样有分布的阿波罗绢蝶P. apollo已经占了阿波罗的名字。为了避免重复,著名的昆虫学家周尧先生给P. apollonius起了“羲和”这个巧妙的名字。羲和是汉族传统文化中的太阳之神,与阿波罗相呼应。
阿波罗绢蝶。图片:Sarefo / Wikimedia Commons
红日与白雪
绢蝶的英文名叫“Snow Apollo”,突出了绢蝶的特点:如雪一样的白翅及翅膀上火红如太阳的斑纹(不过,并不是所有绢蝶都具有这两个特征)。羲和绢蝶也如它的名字一般:翅如丝绢,红斑如阳。前后翅靠近顶端的地方各有一圈黑色圆斑,触角黑色,翅基部有红斑,这是羲和绢蝶区别于其他绢蝶的典型特征。此外,羲和绢蝶前翅中部有两个大黑斑和一个带黑圈的红斑(有时全为黑斑),看起来有点像一张脸。
羲和绢蝶张开的翅膀。图片:野性石河子-王瑞
在我国,羲和绢蝶分布于新疆和西藏,有指名亚种P. apollonius. apollonius和西藏亚种 P. apollonius. kuldschaensis两个亚种。在国外,各个斯坦国及阿富汗等中亚地区也可以见到羲和绢蝶。很多绢蝶都分布于高海拔地区,而羲和绢蝶却与众不同,它可以到海拔相对低一些的地方生活,常在海拔500~3000米之间的高度活动。
羲和绢蝶幼虫的寄主植物主要为景天科植物,有时也会取食川续断科蓝盆花属和苋科猪毛菜属。新疆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冬春季节低温干旱,夏季又十分炎热。许多植物在早春雪水融化时,才会从休眠中醒来,并抓紧时间快速萌发生长。羲和绢蝶的寄主植物大多在3月末开始萌发生长,并在5月逐渐开花。
羲和绢蝶以卵越冬,寄主植物开始成长时,卵也会快速孵化成幼虫。幼虫经过3个月左右的不停取食和5次蜕皮,成长为末龄幼虫,末龄幼虫为黑色大肉虫,体两侧各长有一排红色小圆圈(其实很多绢蝶的末龄幼虫都长得和它差不多)。
羲和绢蝶幼虫。图片:野性石河子-王瑞
吃饱最后一餐后,幼虫会爬到土里、石块下等隐蔽环境中化蛹。再过两周左右,它们就能羽化成蝶。新疆的羲和绢蝶成虫常在5月中旬开始出现。成虫游戏花丛,访花采蜜,时而翾飞,时而翩跹,彼此寻觅着伴侣。然后交配、产卵、死去。完成繁殖任务的绢蝶们会凋落在花丛下,成为其他生物的口粮或肥料,而新生的卵则在等待着严寒的考验,在来年早春延续新一代的生命。
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阿波罗绢蝶与羲和绢蝶不仅名字相似,长相、分布、习性、食性等等都非常相似。阿波罗绢蝶也有白翅和红斑,但它前后翅靠近顶端的地方没有一圈黑色圆斑,且翅面上灰白斑较多。它在国内仅分布于新疆地区,常生活在海拔750~2000米的亚高山地区。
阿波罗绢蝶。图片:野性石河子-王瑞
由于过分采集与贸易、农业占据栖息地等多种原因,阿波罗绢蝶成为濒危物种,并成为最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昆虫之一。我国也将阿波罗绢蝶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二级保护动物。羲和绢蝶在我国虽然只被列入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但它真实的处境不一定比阿波罗绢蝶乐观。至今拍到羲和绢蝶的生态照片的人仍然不多,其标本数量也比较少。
科普团队“野性石河子”在野外观测羲和绢蝶。图片:野性石河子-王瑞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绢蝶处境都不乐观,一些种类已经在局部地区消失。虽然我国将所有绢蝶都列入重点保护或“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中,但也无法改变绢蝶越来越糟糕的处境。我国绢蝶的数量逐年减少,最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破坏,个别种类则受到人为捕捉的威胁。
失去的美丽“丝绢”
世界已知绢蝶约40种,而我国就有34种之多,几近拥有世界绢蝶种数90%的资源。我国的绢蝶在南北均有分布,但几乎都分布于高海拔地区。它们的寄主植物主要为景天科,其次为罂粟科、马兜铃科等。
绢蝶幼虫的食物来源之一,合景天属植物(Pseudosedum sp.)。图片:野性石河子-王瑞
在全国各地的高山地区,人们都会因为未经科学证明的药用功效,采挖红景天属植物出售赚钱,尤以西南地区盗挖情况最为严重。红景天属为高海拔地区分布最广且数量最多的景天科植物类群之一,如今西南地区的很多高山已经很难寻觅红景天属的踪迹。绢蝶的食物被人们肆意采挖,自然影响到绢蝶的数量。
栖息地丧失对绢蝶的数量影响也非常大。如今工业技术发达,人们很容易就能在山坡上开垦出一片片农田,将一片片草地、森林变成高楼林立的都市。踏青登山等活动也可能对绢蝶造成不利影响,人们登上高山后,如果随意破坏高山植被,攀折采挖花木,就会破坏绢蝶的生存环境。
绢蝶属标本。图片:Anaxibia / Wikimedia Commons
绢蝶的飞行动作非常缓慢,面对危险也不像多数蝴蝶可以迅速躲避。有时,甚至用手就可以轻松抓住飞行中的绢蝶。这种飞行方式使得它们很容易被天敌捕食,也很容易被人们捕捉。绢蝶的翅膀质地如同丝绢,在蝴蝶中十分独特,很受人们喜欢。它常生于高海拔地区,相对较为少见,标本采集也相对困难。这也使得它们成为收藏家们青睐的对象,世界各地的很多蝴蝶爱好者都会前往中亚等高山地区采集绢蝶,所以,抓捕和贸易也成了它们生存的一大威胁。
2016年,为了防止绿化活动误伤玛纳斯河河谷的羲和绢蝶栖息地,野性石河子团队发起了倡议活动,并最终成功保护了这个栖息地。图片:野性石河子-王瑞
这个季节是羲和绢蝶的发生季。希望它们在不为人知的地方继续飞翔遨游,世代生存下去。
本文作者:翦翳翎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