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军用无人系统的部署和使用已成为发达国家提升部队作战能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目前,无人系统正在从新质武器的形成阶段向部署应用的强化阶段过渡。
【资料图】
一、地面、空中和海上无人系统应用现状
目前,大多数无人系统的应用任务仍然是战术性的,军事无人系统集群应用的指挥和控制也仍然处于战术层面。随着许多国家在一系列无人系统的决定性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预计在未来10到15年内,无人系统对战术任务和战略任务的贡献将大幅提升。
俄罗斯将无人系统应用于地面、海洋和空中的范围正在逐渐扩大。自2012年5月7日的第603号总统令——成立国家研发无人系统测试中心(SRjDC RT)颁布以来,俄罗斯在发展无人系统方面获得了新的动力。不过,俄罗斯整体上在该领域发展相对滞后,智能化芯片、小型化技术、智能技术领域的工作还没能完全突破,仍然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尽管俄罗斯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帮助该领域的支持性管理机构加强对相关事项的协调和优化,但总体上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战场上的无人战车可以支援步兵,也可以单独行动
未来无人系统除能够进行自主评估和预测态势、优化其行动之外,还能与其他无人系统和指挥所互联互通,在任何天气和气候条件下,甚至在受到强敌攻击时,仍能够全天候自主参与协同行动。未来无人系统的数量和应用占比也将明显增加。例如,按照美装备发展规划,在美国陆军旅中,到2030年,无人战车将取代30%以上的有人战车,战车作战能力将提高约三倍。
二、无人系统的发展前景
西方国家无人系统作战能力的最大活力体现在航空和航天领域。美国计划在2030年前利用高超音速无人机,形成应对复杂局势的即时反应能力。美国高层认为,从2030年起,将按照如下发展路径全方位提高无人系统的技战术能力:
首先,提升空中、空天、地面和海上无人系统作战范围和动态态势应变能力,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新兴混合型无人集群系统的实战能力。
其次,到2035年,美国计划建立一个高速自动化通信网络,可以将无人系统整合到统一的信息空间。由于这一领域的复杂性和潜在的脆弱性,它的发展将决定无人系统和武器系统的网络管理进入整体对抗、体系对抗新阶段。
最后,纳米、生物、信息和认知技术方面的进展,将为创造出更高质量、更新类别的无人系统提供技术支撑。这些无人系统包括高度智能的无人系统、生物力学无人系统、拟人化无人系统、无人系统飞行器,以及用于各种目的的微纳米无人系统。
三、无人系统发展的新方向
无人系统技术的小型化将减少其对能源的需求,并利用非常规能源扩大其生产和应用。如今,这样的创造已经在进行中。例如,由重量不足1公斤的火箭发射的10克卫星、Smart Dust微型地面侦察车(“智能尘埃”),以及具有昆虫大小和形状的微型无人机等。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其开发微型生物监视设备的计划中,将计算机纳米芯片植入飞蛾和甲虫体内,在用活体组织适配后,可以利用植入昆虫体内的纳米级传感器、照相机和无线发射器对昆虫的神经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从2020年代中期开始,微型无人系统的进步将从根本上扩大无人系统秘密执行特殊行动的能力,包括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例如破坏敌人的情报、控制、通信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关键要素。
创造多功能纳米无人系统的工作正在取得进展,它可隐蔽地侵入对手的自动化和通信系统中,也可嵌入个人和社会群体身体的纳米无人系统,承担广泛的任务。
正在开发的超小型卫星也可以作为一个 “群” 或 “云”分组使用,大小从10米到1千米。它们接收和发射的微型设备将解决侦察、通信、导航等诸多技术任务。无人系统技术的集群应用前景也将在部队群体的“网络中心”行动框架下进一步发展,而不是在无人系统群体本身的“网络中心”行动。
由于多种技术问题、操作风险和资金限制,战略层面上由全球自动控制系统完全覆盖无人系统集群行动的任务,在21世纪下半叶有可能有选择地得到解决。
四、结语
无人系统技术在军事斗争中的多维度和大规模应用将推动作战新领域、新视野、新形式和新方法的发展,包括非军事领域和隐蔽领域。无人系统将决定军事技术的演变和人与技术的辩证关系。随着无人系统的广泛运用,未来战争的核心要素可能逐渐发生变化,从传统的人类之间的战斗过渡到人工智能之间的战斗(在高度发达的双方之间冲突时),或过渡到人工智能和士兵之间的战斗(当其中一方在技术上落后时)。
编译:彭传微
核对:梁莉
责编:胡志强 姜松
审核:张义胜
本文来源:智汇杰瑞
内容选自: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