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震荡,越来越多声音将矛头指向了量化,甚至有私募大V公开称“量化基金就是割韭菜的工具,是股市的吸血鬼!”并建议严控量化基金和雪球产品的规模。
市场对于量化的判断一直趋于分歧。有观点认为,量化基金增加市场成交量,促进股市活跃,有助于形成合理的价格。但也有观点认为,量化容易导致交易趋同,加剧市场波动。
(相关资料图)
那么,量化交易究竟有没有对A股市场形成明显影响?当前国内市场发展量化是否真的为时过早?量化多策略的出现为会监管增加难度吗?面对这些犀利的问题,景顺长城副总经理、国内“量化三剑客”之一的黎海威给出了他的观点。
量化交易对A股影响没有想象大
过去三年以来,国内量化规模增长迅速,尤其是私募量化。有数据显示,国内量化交易在A股占比已经超过20%,黎海威介绍,量化在整个资本市场的交易占比是在上升的,但是量化交易对A股市场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大。
黎海威表示,量化策略在熊市和牛市里的换手率都是比较稳定的。传统主动型的基本面策略是顺周期的,在牛市里面它会换手比较高,熊市里面换手是比较低的。因此,从技术层面来讲就是上涨会放量,下跌会缩量。但是量化策略并非如此,量化策略属于多策略,它有价值、成长、交易性策略、高频策略。一般而言,这些策略的目标换手不管熊市牛市都是固定的。
他进一步解释,假设一个量化策略是5倍的换手率,那么不管市场涨跌,都要固定做5倍换手率。并不会因为牛市增加换手,相反,在熊市保持了固定换手对市场流动性还有一定帮助。
黎海威表示,公募量化的换手率是公开的,可以通过季报、年报来查看,目前来看整体并不高。对于有人担心私募的高频量化对市场造成扰动的问题。他认为,近年来私募量化管理规模在增加,入局者越来越多,获利空间是越来越薄。
“一般而言,换手率高的策略,它的上限是更容易达到的。前几年私募平均可以做到50倍换手率或者更高,但随着规模攀升至万亿,私募量化的平均换手率已经在30倍以下了。”黎海威表示,每个策略都有其容量,不可能无限制调高换手率。
黎海威总结,量化交易量是否会影响市场可以归纳为三点:
首先,量化策略产品的换手率比主动型换手率平均要高一点,这是量化策略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其次,量化策略可以和主动选股型策略形成某种互补,对市场流动性是有所帮助的;第三,量化交易占比肯定要比五年前提升了不少,但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因为每个策略都有自身的容量。
监管的重点在于信息穿透与杠杆的控制
对于有市场人士指出,在注册制改革初期,要慎重发行量化基金,甚至应禁止发展量化基金。“新兴市场不适合发展量化”的论调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那么量化多策略的出现是否会增加监管难度呢?
黎海威认为,每一类金融创新工具推出后,都会导致一些新的监管要求,金融创新导致监管难度加大在全球都具有普遍性。量化的出现对监管提出新的要求是肯定的,但是也并非无法监管,可以围绕着两点来做:一是信息的披露和穿透;第二是杠杆的控制。
黎海威指出,量化是把各种信息更快、更大规模的集成,更迅速实现,所以信息传导是通过技术手段更快传递出来,这就有可能形成一种跨市场、跨境、跨品种的信息传递,包括波动的传递。从这个角度来讲,金融创新拥抱量化后会导致行情的迅速发酵,比如局部性形成泡沫和泡沫的破灭都会形成常态。
从监管角度来讲,如何避免这种局部性波动造成系统性冲击?黎海威认为,这就需要对各类金融创新保持紧密跟踪,包括对策略的理解,数据的采集要更加穿透、更加及时。
从黎海威的观察来看,事实上,近年随着量化的发展,监管对公募私募、定期净值、穿透等合规性的要求已经不断在提升。此外,随着现在单市场、单策略的定价效率提升后,其获利的回报率肯定逐渐下行,未来策略跨市场衍生品杠杆也会慢慢发展起来,届时如何监控这种杠杆尤为重要,比如对隐性的跨市场收益互换、类似期权、场外衍生品等进行监督。
国内量化投资格局私募占主导
从国内的量化投资发展情况来看,无论从产品数量还是规模来看,私募量化占主导地位,且仍在快速增长,公募发行量化基金产品数量远少于私募基金,总体规模也较小。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公募量化产品总计434只,其中主动量化产品219只,指数增强产品191只,对冲型产品24只。总规模达2447.11亿元,超过六成规模来自指数增强产品,约为1636.79亿元。
私募方面,根据基金业协会2021年简报的数据,量化基金在私募中的占比约17.1%。当前私募规模超过5.7万亿,若保守按2021年的占比,预估量化私募的规模约为0.97万亿元,远远超过公募。
最近三年以来,私募量化发展速度的确比公募快得多。对于原因,黎海威认为,首先,公募跟私募面临的监管要求不一样,公募是普惠金融,要服务普通老百姓,需要严格监管,对换手率、持仓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因此公募的透明度较高。
其次,从投资品种来讲,私募更为灵活,比如商品期货、场外衍生品,公募暂时还无法参与此类产品。
第三,投资策略上,私募以多品种、多策略绝对收益型策略为主,公募依赖于传统的相对收益为主。因此,私募相对好的绝对收益更容易满足客户尤其是高净值客户的配置型需求。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