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界 >

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知识点:虚词三


(资料图片)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九、焉  1、疑问代词  相当于“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熟语)  2、语气助词  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代词  相当于“之”。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4、兼词  相当于“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5、兼词  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十、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如: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如: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十一、然  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如: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3、助词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的样子”。如:  翼然临于泉上、颓然乎其间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十二、以  1.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俯身倾耳以请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作副词  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7

推荐阅读

dell 1450配置_dell 1450

· 2023-06-07 10:45:03

帅酷头像_帅酷|天天日报

· 2023-06-07 10:54:35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3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网 - 热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