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期,浙江、上海、江苏等多地相继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举措,不断激活制造业发展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是新型工业化时代产业演进的新阶段。当前,我国制造业呈现出一系列新质态,并迈向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新高度。
最初,为保障供给和尽快形成有效需求,我国制造业以“廉价”的替代方式开拓市场空间。接着,通过逐步进行技术迭代,在产业分工格局中努力攀登,不断追求“优质优价”的目标。“价廉物美”的规模优势成为我国制造业的突出竞争力,进而发展成为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并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不断延伸拓展,形成大规模集群域态的产业配套格局,奠定了“中国制造”和“世界工厂”的全球地位。
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意味着对能源消耗的依赖和大量碳气体的排放,这对环境和气候改变形成很大压力,我国因此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解决自身的减碳减排问题,也要为其他领域的减碳减排提供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这是全方位的高新技术创新。
在新时代,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前,我国制造业越来越多领域的技术和工艺水平已逼近发达国家水平,有些可以比肩发达国家,甚至使得一些发达国家视之为“风险”领域,要对我国设置技术壁垒,构筑所谓“小院高墙”。因此,国际技术竞争的博弈关系出现大规模改变。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多地依靠自主研发和原创性技术,“国产化”也具有了新含义。特别是有些前沿技术的突破已经接近基础科学的研究领域,需要引入科研新成果。换句话说,制造业前沿技术具有了科学探索的性质。总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于科技含量的要求日益提升,这意味着对科研队伍和高素质人才的更大依赖和渴求。
科学技术具有全球性,本质上是人类共同财富。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几乎没有任何复杂技术的制造品可以在封闭条件下由单一企业生产,而是由众多企业乃至多国企业参与合作,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如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高技术的植入,而且要求高技术的广泛渗透以及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例如,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绝不仅仅是个别企业的“单打独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高技术的集合效应。
任何事物都有不可忽视的一面。技术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含义本身包含着对质量的社会适应性要求。最符合现实需要和市场需求的质量,才是最有效的质量。制造业的成本价格竞争力也是高质量制造业的质量特征,本身就是制造业效率和技术满意性的表现。达到大众消费(买得起)和消费友好(用得好)的层次,不仅可以体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性效率,能够形成有效需求,同时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性尺度,也就是满足大众福利期望。品质上不去、价格下不来,都是制造业质量战略要解决的不足与难点。
当然,制造业中也有具备极致性技术要求的产品,属于“小众极品”“尖端技术”,往往具有高质量水平的标志性。这类产品的技术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制造业的“锦标赛”格局,优胜者领高技术之先,且可能成为对竞争对手“卡脖子”的“绝技”,需进行技术保密。对此类技术,各国往往都会采取特殊举措实施技术突破或技术保护。我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优势,可在选定的方向进行技术攻坚。
更深刻地认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国民经济总体素质的提高。工业制造过程说到底是受人的观念和行为所积淀的工业文化支配或影响。就此而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只是生产技术过程,更是工业文化现象。高素质的工业文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因和灵魂。因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高素质工业文化的形成,具有一块硬币之两面的特点,并表现为系统演化的同步性。具有致力于发展高质量制造业价值观的民族,才能成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工业化国家,在世界执先进制造业之牛耳。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金 碚)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