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全球热闻】距今2.44亿年的奇异罗平龙被发现,恐龙迷的DNA狠狠地动了!

在《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们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并成功将已经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而在今天,我们虽然无法像科幻电影那般复生恐龙,但仍然能够从来自远古的化石中窥见属于那个时代的生物故事。

最近,在云南省罗平县发现了一种来自2.44亿年前的新的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古生物学家们将其命名为“奇异罗平龙”。消息一出,不少恐龙迷的DNA动了!为什么将其取名为奇异罗平龙?它们和恐龙有关系吗?2.44亿年是如何测定出来的?它们吃什么……稍安勿躁!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奇异罗平龙。

Part.1


(资料图)

奇异罗平龙究竟“奇异”在哪里?

为了方便国际交流,生物种名通常使用拉丁文命名,由属名和种加词两部分构成。

奇异罗平龙的学名是Luopingosaurus imparilis。前面是属名,翻译成中文即罗平龙,这一中文名称是以产地(云南罗平)命名的;后面是种加词imparilis,即奇异的意思,指的是它们指节骨较多、尖嘴长吻等与众不同的特征。这样取名的好处是易于记住这个物种是从哪里来的,有什么典型特征。

奇异罗平龙体形像水生蜥蜴,属于一种原始的鳍龙类,即肿肋龙类。在精确的分类学上,罗平龙应归入肿肋龙超科中的肿肋龙科。肿肋龙科和贵州龙科亲缘关系较近,在分类上同属于肿肋龙超科。

奇异罗平龙正型标本及素描图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但是,罗平龙的吻端很长,超过头长的一半,与短吻的贵州龙差异较大,代表了两者在摄食和运动上不同的生态适应。尖嘴长吻可能是为了帮助抓住猎物并在追逐快速游动的猎物时减少阻力而进化出来。

奇异罗平龙头骨断层扫描及腹面复原图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奇异罗平龙与此前发现的长尾红河龙较为相似,但在吻部长度、背椎数目、前后肢指式、肱骨和荐肋等特征方面明显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奇异罗平龙前肢第三指上具有五节指节骨,这有利于增加桨状肢的柔韧性,以应对转向时脚蹼承受的流体动力。

Part.2

奇异罗平龙是恐龙的“亲戚”吗?

恐龙时代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到白垩纪末期结束。最早的鳍龙类比恐龙出现的时间还要早,在早三叠世晚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它们并不是恐龙的直接祖先。

和恐龙一样,鳍龙类也是一支非常成功的演化支系,一直延续到白垩纪末期。进步的鳍龙类,如蛇颈龙类,是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鳍龙类适应海洋生活,而恐龙则大多生活在陆地上。奇异罗平龙属于原始的早期鳍龙类,生活于中三叠世早期,这时候还没有进入恐龙时代。

“恐龙”一词在西方指恐蜥(恐怖的蜥蜴),特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类似蜥蜴的爬虫。日本的古生物学家译为“恐竜”,在我国译为“恐龙”。按照传统的命名方法,大多数鳍龙类的属名后缀和恐龙一样也用saurus(龙),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和恐龙一样都是由蜥蜴状的爬行动物演化而来的。

可以这么说,鳍龙类(包括奇异罗平龙)和恐龙还是有一定的“远房亲戚”关系的,只不过它们不是恐龙的祖先,而是恐龙的“表亲”。

奇异罗平龙与其他海生爬行动物系统发育关系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Part.3

生长于海洋,而非陆地

根据岩石沉积学和古生物学研究,三叠纪时期,罗平处于浅海环境。在罗平地区发现的中三叠世化石组合,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鱼类和各种海生爬行动物,称之为罗平生物群。

不过,如果抛开其他化石研究不谈,单独从奇异罗平龙化石本身,也能判定它们是海生的爬行动物。

这是因为奇异罗平龙的四肢和腰带的形态结构可以反映它们适应水环境的特征。长长的躯干、较纤细的肱骨和较少的尾肋显示,奇异罗平龙主要通过躯干和尾部的侧向波动在水中前进,而它们的前后肢主要起到平衡转向的作用。

奇异罗平龙前后肢部分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奇异罗平龙的吻端长有许多锥形齿,可用于捕食罗平生物群中的小鱼、小虾和一些无脊椎动物。和大多数其他肿肋龙类相比,奇异罗平龙的吻端更长,牙齿数量更多,这有利于提高它们抓捕猎物的效率。

同时,通过测量舌骨与下颌长度的比值数据,古生物学家们发现,随着吻端的加长,肿肋龙类的舌骨相对下颌的长度在逐渐减小,这说明其吞食的效率在逐渐减弱。

奇异罗平龙的发现和研究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海洋生态系统构成、食物链和营养级提供了新的信息。

Part.4

如何知道奇异罗平龙生活于2.44亿年前?

奇异罗平龙化石埋藏于海相沉积的灰岩中,在罗平县这段地层名称被称为“关岭组”。和此前在此发现的一些无脊椎动物、鱼类和其他海生爬行动物一样,奇异罗平龙化石产自于关岭组二段(上段)。

对于这段地层的年代,地质学家做过详细的研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原理来测定地质年代。采用的测定技术是目前广泛运用、很成熟的铀-铅法:放射性同位素铀是不稳定的,它以稳定不变的速率释放出能量,逐渐衰变为另一种同位素铅。这种衰变的速率不受外界因素干扰,保持恒定,因此相当于一个记时钟。这个时钟走了多长时间可以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铀的含量及其衰变产物铅的含量之比计算出来。

在关岭组二段含化石的岩层中有一些火山灰沉积夹层,而这种火山灰中含有一种叫锆石的矿物晶体。通过分析锆石中铀与铅的含量之比就可以计算出锆石形成于2.44亿年前,如此一来,奇异罗平龙的时代就确定下来了。

Part.5

化石向后人诉说的生物演化规律

作为一门地质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古生物学在很早的时期就已发展起来了,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化石。通过研究化石,我们可以逐渐了解地史时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同时,生物化石的形态结构具有反映环境条件的特征,通过这些特征结合它们的古地理信息就可以推断生物的生活环境,重建生物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环境。

此外,化石具有时间属性。古生物学家发现,地层层位越高,所含的化石类别越多,形态构造越复杂,这反映了生物类别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规律。因此,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层序,进行地层年代对比,在生物地层学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另外,化石形成的概率比较低,精美的化石可遇不可求。这是由于并非所有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有机会形成化石,大部分生物死后不是被其他生物吃掉,就是被微生物分解掉。

经推断,奇异罗平龙和其他实体化石一样,先被沉积物快速埋藏,后经历漫长的成岩作用,其遗体经过矿物质的置换和充填,最终形成了化石。后来经过地壳抬升运动,奇异罗平龙化石在地表被发现,通过古生物学家们的精细修理,最后将它呈现出来。

结语

奇异罗平龙代表了迄今已知最古老的多指节型鳍龙类化石记录,它为我们了解鳍龙类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人类与化石的“对话”就好比一场“时空来电”,来自2.44亿年前化石不断向人们诉说着远古时代的故事,而人类亦不负所望,将这些曾经被历史冲淡的“声音”重新带入大众的眼帘。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徐光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编辑:应奕可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转载注明出处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授权、合作、投稿事宜,联系webmaster@kepu.net.cn

关键词: 古生物学 海生爬行动物 放射性同位素

责任编辑:Rex_20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3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网 - 热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