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躺床上准备入睡的你,突然想起一件事辗转反侧——牙还没刷。
“到底要不要开灯下床,刷完牙再睡?”
这时,相信不少人都舍不得离开被窝,选择偷个懒。殊不知,众多影响口腔健康的疾病就潜藏在这样日常的侥幸之中。
(资料图片)
在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12 岁年龄组的牙龈出血检出率为 58.4%,牙石检出率为 61.3%。
随着年龄上升,口腔健康状态逐渐变差,到 55-64 岁,国人牙周健康率仅为 5%,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超过了 90%。也就是说,每 10 个中国人中有 9 个有口腔疾病。
长期以来,龋病、牙龈发炎及出血、口腔异味、敏感及牙齿缺失,是困扰国人的常见口腔问题。
其实,众多口腔问题的源头,都是由口腔内致病菌引起的,而晚上不刷牙便是那个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潜伏杀手”。
01
细菌,口腔里的常驻民
事实上,我们的口腔一直是个绝对有菌的环境。随着日常咀嚼进食、吞咽口水等动作,有超过 500 种细菌菌株漂浮在口腔中,维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
当我们刷牙结束的几分钟内,唾液糖蛋白就能选择性吸附在牙齿表面形成获得性膜。它的厚度虽然只有几微米, 却是众多细菌的完美“落脚点”,也为口腔致病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有实验就从早期牙菌斑中检测出了包括牙周致病菌等多种细菌,但这仅仅是口腔细菌繁殖的开始。
牙获得性膜形成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早期定殖的第一批微生物,黏附于牙齿表面、牙龈上皮等牙周组织上,它们在这里以小时为繁衍周期迅速扩散。
24 小时后,菌落完全融合,覆盖牙面;48 小时后,原本结构相对简单的获得性膜“进化”成为牙菌斑生物膜。
要知道,牙菌斑生物膜并非细菌结构上的简单叠加,而是构建极其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它们繁殖得很快,在牙周的不同部位形成“村落”。
健康状态下,菌群的正常活动并不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但当某些特殊条件下(如不及时刷牙造成口腔 pH 失衡),有害病菌开始对牙齿周围组织造成侵害,从而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
02
睡前刷牙,非常必要
不难看出,从漂浮在口腔里的细菌到形成牙菌斑,细菌的扩散速度惊人。而在形成牙菌斑生物膜之前,细菌跟牙齿的结合其实并不牢固。
所以想要“阻断”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及时刷牙是有效的手段。
当漂浮在口腔中的细菌四处寻找落脚点时,我们靠牙刷的“机械摩擦”破坏细菌附着,扒在牙齿上的生物膜便会分崩离析。这就是牙医一直推荐的一天刷牙两次的原因,刷牙就是针对口腔环境的定期保洁,不给细菌可乘之机。
其中,晚上那次刷牙格外重要。
晚上吃过晚饭的口腔环境,本身就有利于细菌繁殖,当人处于闭口睡觉状态,口腔往往处于封闭、缺氧状态,此时有害菌便更容易滋生繁殖。
与此同时,夜间唾液分泌的变化也是被很多人忽视的重要条件。
要知道,白天唾液分泌量是晚上的八到十倍,唾液可以很大程度上抑制细菌的滋生。而当夜间的口腔唾液分泌量骤降,原本唾液中能保护牙齿的溶菌酶,也随着睡眠分泌量骤减,这无异于给了细菌更宽松的繁殖环境。
晚上偷懒不刷牙就睡觉,早上起来再刷,无异于给了牙菌斑双倍的时间大肆扩张,最后牢牢地定植在牙齿上。
然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只有36%的成年人每天会刷两次牙,六成以上成年人都在基本口腔清洁方面不合格。
换言之,大部分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并不乐观。
03
口腔健康面临的威胁
往往不易察觉
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晚上没刷牙第二天早上嘴里的味道格外浓烈。事实也确实如此,80% 的口臭都是口腔问题引起的,还有小部分来自胃部和消化道。
现代医学认为,口臭是由于口腔有害菌——厌氧菌在夜间过度繁殖导致的,分解消化口腔内食物残渣、细胞、有机物和血液,产生挥发性的硫化物所致。
你可以将口臭视作晚上不刷牙的“小报复”,但口臭问题不及时处理,更多牙齿疾病也正在默默酝酿。
当被送进嘴的液体和食物残渣长期残留在牙龈沟里,细菌聚集形成菌斑后,随着经历不断沉积、钙化,牙菌斑便会最终进阶成为牙石。
此时,牙结石就是细菌的老巢,它吸收了大量细菌毒素,并和新的牙菌斑一起不断刺激牙龈,发生炎症反应,甚至出血。
久而久之,当牙龈萎缩牙周组织被破坏,便会进一步恶化成为“牙周炎”。
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困扰,很多人牙齿上默默存在的“小黑缝”,也有可能是蛀牙的信号。
当嘴里的食物残渣(包括糖类)被细菌分解后,会产出酸类物质日复一日腐蚀牙齿硬组织,导致牙齿表面脱矿,久而久之蛀牙就产生了。
这些日积月累形成的牙齿问题,就不是通过简单刷牙就能解决的了,口腔医院的根管治疗、补牙等昂贵套餐,正在向你招手。
事实上,口腔是一个通往身体其他部位的“窗口,口腔健康可以反映全身健康的状况。
它不仅是牙齿、牙周等病痛的直接体现,还与心脏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全身系统疾病密切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从个人饮食习惯,到培养良好的刷牙习惯,口腔护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不论早晚,认真对待每一次刷牙,对口腔内的每个角落悉心呵护,才能塑造全身的健康状态,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1]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 乌日汉.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与控制[N].微生物学报, 2018, 58(11)
[3] 周学东.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J].华西口腔系学杂志,2010,28(2)
作者:jting
审核:司燕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预防保健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责任编辑: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