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
为啥吃饭的时候经常会大汗淋漓,而天冷的时候只要吃点东西立马会感觉暖和起来,你有想过其中的道理吗?食物是如何影响体温的?
大家好,我是张宇博士。体温是人体四大生命体征之一,在咱们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温会发生变化吗,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他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维持稳定的体温是人类能够遍布全球的一个先决条件。不过即便是如此,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我们的体温也会出现波动。一般来说体温受生理状态、环境温度、保暖情况、运动等因素影响。此外饮食也能够影响体温。但是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刚刚说的吃东西体温确实会升高,这种现象每个人都有,它还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食物热效应——由于进食而引起的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
那么食物热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呢?原来在我们吃东西的过程中,消化系统的运动、消化酶的分泌和营养素成分的吸收都需要热量。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氧化分解的时候也会增加我们的基础代谢率,刺激身体释放额外的热量,而这些热量是以升高体温和汗液挥发的形式散发出去的,这样才能维持我们体温的相对恒定。可以简单理解为发动机在做工的时候也会产热,而且需要水箱等装置释放热量,那么食物影响体温的过程受哪些因素影响?研究发现体温的升高在进食后不久就会出现,在寒冷的冬天这一点会更加的明显。在进餐的两个小时之后体温会达到顶点,2~3个小时之后就会慢慢的恢复正常了。不同的食物产生的这种食物热效应也不同,一般来说同等重量下蛋白质的热效应高一些,可达到基础代谢率的30%,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只能达到4~5%。按照我国居民的饮食习惯,一般也就占个总热量的10%左右。进食的速度也会影响热效应,一般的吃的越快,它能量消耗就越多。此外食物的本身的温度也是有影响的,因为食物的温度会传导到我们的消化系统,这就是为什么吃越热,我们就越容易出汗的原因。
那么按照这个理论,是不是如果严格控制饮食的话,咱们再多吃一点热的食物就能减肥了呢?这是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现实中确实是行不通,还会对健康不利。一方面太热的食物对健康不好,另一方面长期控制每餐的热量摄入,使其保证低于基本的代谢范围之内,那么容易导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所以劝您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那么食物的温度该怎么才合适呢?无论是过高和过低其实都不好,都可能伤害到我们柔弱的消化道。比如说不少人爱吃热食的习惯,这种习惯会灼伤我们的食管和胃黏膜,通常口腔的耐受温度只有65摄氏度,而食管和胃黏膜只有45~50度。黏膜细胞一旦被烫伤坏死后,反复修复就会出现鳞状上皮化,久而久之就会增加癌变的风险。所以以后咱们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再热情也不要再说“趁热吃趁热吃,一会就凉了”这句话其实是不对的。那么凉的食物就没有问题了吗?当然也不是。过冷的食物对胃的运动还是有影响的。我们的身体消化食物的方式是先将食物带到我们的核心温度,比如说热汤只需要15分钟我们就能消化吸收,而凉的食物尤其是冰激凌需要30分钟到两个小时才能消化完。所以建议大家在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喝太凉的饮料,这下您明白了吧。
吃东西的时候体温升高也会冒汗,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更重要的是不要吃太烫的,也不要吃太凉的,吃东西也不要太快,这些对健康都不太好。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张宇
审核:陶宁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