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线上下单、线下30分钟送达”的即时零售业态迅速发展,一批从大城市返乡的年轻人开起了便利店,把大城市的生活习惯带回了家乡,有效释放了下沉市场的消费潜力。
瞄准春节旅游订单,杂货小店成万单便利店
这个春节,在景洪开店的90后胡超琪经历一个忙碌的假期。
(相关资料图)
作为云南西双版纳的首府,这座小城在春节期间迎来2023年的第一波旅游高峰。纷至沓来的游客,成为胡超琪小店的重要客源,他们通过外卖下单的一次性压缩毛巾、便携床单床套、一次性内衣等旅行商品,每天要从胡超琪小店里送出50多单。
在经营便利店之前,胡超琪一直在外地工作,前几年回到景洪,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经营20年的杂货店。
一线城市的工作经历,让胡超琪发现,年轻人早就习惯了外卖送到门口,蔬菜、水果、日用百货也要开门就有,这样的消费趋势,在县城也不例外。“景洪是热门旅游城市,现在年轻人出来旅游也喜欢‘轻装出行’,到了地方再买必需品。”看准这一趋势,胡超琪将小店“搬”上了网,从一家杂货店变成品类丰富的便利店,线上线下融合经营。
旅游复苏带动各类外卖订单快速增长
相比大的品牌超市,胡超琪的“窍门”就是灵活。“游客需求多样,旅行用品要有,网红汽水也要有。”胡超琪说,以前父亲经营杂货店,商品品类有限,上线外卖以后,他不断根据游客需求扩充商品种类,SKU已经从原来的1千多增加到4千多。
“比如,景洪是热带地区,植被多,晚上蚊虫也多。”胡超琪说,一般游客都想不到带止痒防虫用品,通常会在酒店下单,再顺带购买啤酒零食之类的商品,从而带动门店增收。
由于游客订单持续增加,胡超琪的小店春节期间不打烊,不仅老店的月订单量保持在万单以上,还新开了一家分店。
百万产业工人返乡潮,带动小店外卖热销
今年春节返乡的热闹气氛,在晋江开店的95后女生李欣感受到得更早。
晋江被称为“中国鞋都”,拥有产业工人超百万人。外出务工一年,回老家时带一份特产,是年轻人返乡清单的必选项。
盼盼、金冠、好来屋、雅客……晋江本地零食品牌众多,这些品牌的新品、礼盒,李欣总会率先引进。春节前进入腊月后,工人们陆续开始返乡,这些零食商品通过外卖迎来销售旺季。
过去,李欣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线上运营,对互联网与线上化有了敏锐的嗅觉。近两年,李欣察觉到便利店线上化的发展趋势,便辞去原来的工作,4个月前回到晋江开店创业。
“跟传统的零售门店不太一样,我们是主要服务线上外卖用户的。”李欣说,相比传统的线下店,她无需考虑线下客户的观感、进店动线、购物便利度等,由于主要服务于线上用户,门店能够节省更多空间,更高效地利用场地,为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商品。
“我们与客户的面对面交流比较少,更需要把服务做好。”李欣介绍,春节顾客下单买年货礼品,门店都会送一些春联、窗贴、红包、小饰品等,为顾客送去新春的问候。“这些都是一些小细节,但往往最能够获得顾客的认可。”
抓住了春节消费旺季,加之用心经营,李欣的小店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线上月订单量就超过了6千单。
春节走亲访友,偏远小城年货礼盒送到家
春节返乡潮,年轻人除了将工作城市的特产打包带回家,也把消费习惯带回了家。
“特别是年前,年货礼盒还有零食,外卖订单突然变多了。”高鹏开店的县城,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318国道在此东穿到西。
“天全整个县人口15万,县城里不到8万人,主干道就向阳大道等几条路,半个小时就能逛完。”曾在成都工作的高鹏,四年前辞职回到县城开了这家便利店。
在这座西南县城里,物流快递都开了站点,但是大城市的7-11、罗森等连锁品牌,甚至在成都遍布街头的红旗连锁,都还没下沉至此。
“前几年,交了房租、水电,每月能赚4、5千元。”高鹏说,天全县城人口基数少,主要服务于周围一公里的居民,客户量很容易就趋近于饱和状态。疫情发生后,线下生意更难做了。无奈之下,高鹏开始通过外卖找客户。
选品、设置活动、处理客诉等,在度过艰难的起步期后,高鹏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线上运营逻辑,小店的服务范围也从原来的1公里扩大到了5公里,这一覆盖范围,占据了几乎整个天全县核心城区。
春节返乡人群把消费习惯带回县城,小店线上线下同步发力
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等待客活动频繁,高鹏小店里的年货礼盒不仅在线下畅销,在线上也成为不少客户的新选择,由骑手直接送到家中。
今年春节期间,高鹏的小店通过外卖已经售出一千多单。他估计,这个月净利润有望提高到5万元以上。
“小地方的消费者,并不是天生喜欢廉价,而是市场没有提供给他们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高鹏感慨说,在春节返乡消费的推动下,县域消费市场将迎来持续复苏,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城市的“标配”们来到县城里。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