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青年说两会版|“维修零差错”,看他如何成为飞机安全“心内科”专家

他叫王海,长期奋战在飞机维修一线,从一级机械员做起,成长为技术运行部的车间工程师。2018年,他还成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04年,王海入职珠海保税区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作为普通一线维修工作机务人员,他的工作就是负责发动机总拆总装。“每天的工作简单枯燥,就是重复拆拆装装。”


(资料图)

一次,王海刚刚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师傅检查,顺口说了句:“应该差不多了。”谁料一向沉默寡言的师傅突然严肃起来,认真地告诫王海:“我们的工作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不能‘应该’‘差不多’,必须‘百分百’。”

的确,航空发动机被称为飞机的“心脏”。机修安全的背后,需要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瑕疵。“从那一次开始,我明白了把一件简单的工作认真重复千遍就是不简单,简单的工作重复做、重复的工作用心做就是职责所在。”王海说。

此后的王海凭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过硬的技术水平,逐渐成长为二级机械员、检验员、领班和工程师,“零差错就是我的工作标准。”

身为工程师,王海多次妥善处理维修险情和突发事件,也担负起了国内外很多航空公司外场排除故障的工作。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国外更换发动机齿轮箱。”王海对这段往事记忆犹新。一般情况下,这项任务需要三个车间机械员和一个放行工程师。“但当时由于车间人手紧张,最后只安排了两个人,我和一个放行工程师。在维修过程中突发意外,一个封圈从发动机内部掉了下来,该封圈位置隐蔽特殊,在靠近发动机中心的位置,只有通过一个直径约3厘米、长约1.5米的小孔才能安装回去。”

据王海介绍,当时肉眼根本看不见封圈的安装位置。如果这个封圈无法在现场装回,那么整台发动机都要从飞机上拆下来送回公司车间修理,这就意味着更长的维修周期和更昂贵的维修成本。

“我联系了公司经验丰富的同事,让他们模拟现场情况用拆成零件的发动机去测试是否可能装回去,同事表示难度非常大,基本不可能。”王海觉得不应该就这么放弃,便与现场的工程师经过细心观察和科学研判,设计了一个简易工具,并亲自去当地的市场买原材料,借助孔探设备观察。

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停机坪的地面晒得滚烫。“我们躺在地上,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几乎是用同一个动作不停地尝试,经过上百次尝试后,终于把封圈装回原位,避免了发动机返厂,也为航班的正常运行争取到宝贵时间。”

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王海就这样勤勤恳恳地坚守着。

本着“不大材小用、不小材大用”的原则,王海还和同事一起建立标准操作程序、岗位责任制、师带徒制度、绩效评估制度以及经验交流机制等,以提升班组的管理水平。他还在工作之余,走进学校和工厂的宣讲会,向学生和工人们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

今年,王海光荣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我觉得身上的责任比以前更重了。我一定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王海说。

【责任编辑:王晗】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3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3c.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网 - 热讯科技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