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5月31日下午,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数字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基地、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研究》课题组、中经传媒智库、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互联网实验室联合举办的《中德“数字互信”》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和乌镇两地同时连线举办。
会上,来自互联网领域发展资深专家、通信行业观察者、法律界资深专家等,从不同角度分析当前数字经济的特点、数字信任的基础以及数据安全与发展等。
同时,由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数字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完成《大国数字互信系列-中德“数字互信”挑战和对策》的课题汇报。
除了5G和个人计算机(PC)等少数领域外,当前德国市场内的中国数字技术和产品并不多。而德国企业在华数字技术与产品已经深入中国国民经济一系列关键领域。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德国软件厂商思爱普(SAP)在中国高端企业资源计划(ERP)市场中的份额曾达到70%,使用企业中包含大量央企国企,这些企业的日常经营已与ERP深度绑定。西门子在中国CAD与CAE市场中的份额名列第二,份额达到16%左右,在中国PLM软件领域的市场份额超过20%、占据首位。德国英飞凌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半导体公司,2022年度大中华区营收占其总营收的37%,超过在美、德、日营收之和。
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贸易高度互补,两国经济深度交融、合作紧密。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023年2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和中国双边贸易额为2979亿欧元。其中,德国从中国进口额为1911亿欧元,德国对中国出口额为1068亿欧元,中国连续第七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双向投资稳步发展。中德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2022年,中德商品贸易额约为2986亿欧元,较2021年增长21%。中德双向投资存量规模超过550亿美元。
全球数字化进程不断深入,多国产业必将更高程度地联结在一起。业内认为,中德两国应成为捍卫数字经济全球化最具建设性的力量、“数字互信”合作的最佳典范和构建全球“数字互信”技术和制度的引领者,坚守技术开放、供应多元、平等互利、互不歧视等核心原则,推动全球数字产业发展。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吕本富表示,在国际经济结构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德之间有着共同利益。在传统的经济板块升级方面,比如,在绿色发展、低碳减排领域,中德乃至中欧之间也都存在共同利益,而且利益关联很大。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