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算力大会上,正式发布《中国存力白皮书(2023年)》(以下简称《白皮书》),阐明了先进存力的定义,梳理了中国数据存力发展现状,并从区域、省际和典型行业层面分析了我国数据存力发展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海量数据的增长,对存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先进存力成为了存力的重要发展方向。先进存力主要是指企业级存储中更加先进的存力,其以“大容量、高性能”为基础,以“先进介质、高效架构”为支撑,以“开放生态、绿色低碳、安全可靠”为关键,可应用于更广泛的关键场景的存储能力。
基础方面,“大容量、高性能”主要是指存储容量的大小以及存储设备每秒的读写次数(IOPS,Input/Output Per Second)。支撑方面,先进介质是指以SSD为代表的半导体介质;高效架构是指以数据为中心的架构,如Diskless等。关键方面,开放生态指存储支持与多云、容器的对接,实现数据共享数据流动,使其可以服务于广泛的关键场景,如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AI 等新兴应用。绿色能效指硬件高密、数据缩减、多协议数据互通;安全可靠指存储自主安全可信,提供防勒索、国密加密、数据安全流转等更多原生安全能力。
我国存力总规模显著增长
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我国数据存力规模稳步发展,2022年存力总规模较2021年持续增长,增速达到25%,2022年存力总规模(5年计量)已达1000EB。
但从区域上看,我国区域存力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存力发展最好,中西部地区受“东数西算”政策推动,存力发展节奏加快;从行业上看,我国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数字化进程快,相比于其他行业,更加重视数据存储质量,先进存力的覆盖程度更广。
《白皮书》还指出,当下数据存力发展存在几大趋势:一是闪存技术加速演进,推动全场景闪存化;二是安全可信能力攀升,夯实数据要素安全;三是AI存储走向专业化,数据处理能力卸载至存储成为 AI存储的新方向;四是存储多云生态完善,增强数据共享流动;五是存算分离架构创新,提升数据应用效率;六是软硬节能技术成熟,全闪存、风液冷、高密硬件技术正在大幅降低存储能耗。
中国数据存力发展建议
存储作为承载数据的载体,是数据产业中至关重要的数据基础设施,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是仍然需要看到,数据存储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有限的存储容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总量的需求,数据“存不下”的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数据存储效率难以满足数据应用的实时性需求,低效率的存储设备无法匹配高要求的存储场景要求。为此,针对我国存力发展,在战略上继续重视数据存储,构建良好的存储行业生态。聚焦先进存储、数据容灾等技术,制定引导我国数据存储产业高速健康发展的战略政策,打造以存储芯片与介质产业、存储硬件与软件产业、存储应用与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上、中、下游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
技术上,加快先进存力的建设应用,推动存储技术的底层创新和发展。提升存储的能效、安全、容量、可靠性、安全性和绿色低碳能力,攻关技术瓶颈;积极推进数据存储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联合攻关,攻克存储技术瓶颈;发挥行业创新领军企业的创新带领优势,广泛发动我国存储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校和领军企业,开展半导体存储全产业链的产学研用协同。
产业上,鼓励国产存储设备应用,提升数据存储产业链的安全保障能力。
标准上,建设和完善数据存储产业标准体系,规范和牵引数据存储产业健康蓬勃发展。积极开展存储产品标准、测试标准的制定工作,不断完善信息存储的标准体系的建设。坚持标准制定与检测认证工作同步推进,积极推进具有检测技术和检测能力的存储认证机构的建设,建立存储软件供应链安全治理机制和检测标准、对应用于关键基础设施的供应商进行安全治理能力定期安全审查。
人才上,完善内外部条件,加快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数据存储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一批具备存储技术背景的创新人才。重视财政、科技等领域政策创新,为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平台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支持和引导高校增设数据存储专业、课程、实验室等,同时发挥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优势和企业的实践资源优势,共同打造开放共享、融合创新的育人体系。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