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止跌回升。”近日召开的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
(资料图片)
图源: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最新的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其中长江干流约595头、鄱阳湖约492头、洞庭湖约162头。与2017年1012头相比,5年数量增加23.42%,年均增长率为4.3%,江豚种群数量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止跌回升。
长江江豚被称为“微笑天使”
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长江现存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
也是检验长江大保护成效
和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
重要指示物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这群会笑的小可爱~
可爱但是很“菜”
江豚属隶属于鲸目、齿鲸亚目、鼠海豚科。江豚体表为浅灰色或深黑色,头部圆钝,前额略突,口部较小,牙齿呈铲形、整齐排列。江豚最易识别的特征之一是无背鳍,其英文名“Finless porpoise”即由此得来,其背部正中由鳍肢垂线至尾部背脊上有1-16行棘状小结节。成年江豚体长一般为1-1.9米,大多为1.5米左右,繁殖期为每年4-9月,孕期约12个月。
图源: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江豚属包括印度太平洋江豚和窄脊江豚两个种。长江江豚是窄脊江豚的长江亚种,长江江豚是唯一且相对独立的一个江豚淡水种群,也是海豚科所有物种中唯一的淡水种群,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中,是中国水域三个江豚种群中最濒危的。
长江江豚小巧滚圆、长着一张“微笑脸”。长江江豚嘴角上扬,看起来好像在微笑,所以被称为“微笑天使”。它们有很多技能——旋转、跳跃、吐泡泡、吐水……
然而江豚虽是水生动物,但潜水能力其实不太强,常间隔十来秒就到水面呼吸一次,这样高频呼吸几次后,再进行一次几十秒的“长潜”。平均算下来,江豚每分钟要上浮换气2~3次,也就是说,它们水中闭气的时间还不如受过训练的潜水员。如果江豚在野外误入渔网,超过3分钟就会溺水死亡。
和妈妈“贴贴”
小长江江豚出生的时候是尾巴先露出来的,这样可以使尾页变得坚挺有力,一出生就具有一定的游泳能力。长江江豚妈妈一般是10月生产,每胎产1仔。妈妈对幼儿有着明显的保护、帮助行为,不仅温馨,而且巧妙有趣,主要方式包括驮带和携带。
所谓驮带,指幼儿的身体紧贴着妈妈斜趴在背部,呼吸时与妈妈相继露出水面。随着幼儿的长大,妈妈就改为用鳍肢或尾叶,托着幼儿的下额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游动;而携带式,是妈妈与幼儿身体并不接触,一般相距5—10米,呼吸时也是前后相继露出水面,这种方式更为常用。
图源:长江日报
小长江江豚吃奶可是个“高难度动作”,它需要一边跟着妈妈游动,一边吸取乳汁,还要不时地到水面上换气可谓是“一心三用”。
让它们畅游长江
由于长江及湖泊持续受到人类的开发利用,长江江豚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日益增加的人类活动,例如过度及非法捕捞、航运、挖沙、水利工程、水污染等,造成长江江豚栖息地缩减、质量下降并严重破碎化。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科学家就提出了保护长江豚类的三种主要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殖。
1、就地保护
长江干流和大型通江湖泊是豚类的自然栖息水域。为有效地保护长江豚类,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其重要栖息水域设立了国家级和地方级的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
鲸类迁地保护理论和技术系我国科学家原创,早期饱受全球鲸类学家的质疑与批评。随着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成功,当前该理论和技术被普遍接受,得到IUCN鲸类专家组委员会和海洋哺乳动物学会的高度赞誉,正在被推广应用到全球小型鲸类的保护。
3、人工繁殖自1996年开始,水生所开始尝试长江江豚的人工饲养,并在2005年首次实现了成功繁殖,这是世界上首例人工饲养条件下淡水豚类的自然成功繁殖。2005至2022年先后有多头小江豚在水生所白鱀豚馆成功降生,其中2005年出生的第一头江豚已满17周岁,并实现了第二代繁殖成功。
资料来源:博物、央视新闻、地球知识局、武汉发布、科普时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整理:董小娴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