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专家:刘东宝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资料图)
你能看到你的鼻子吗?如果不刻意用斗鸡眼去看,你会发现好像真的看不见鼻子了。
但实际上,鼻子肯定处于我们的视线范围内,而我们之所以会对它视而不见,是因为大脑选择性忽略掉了它,这跟我们的“立体视觉”有关。
人眼视线范围 图源 | 必应搜索
1
大脑让你忽略掉自己的“鼻子”
立体视觉是一种高级视觉功能,这一功能让我们可以判断在三维空间中物体距离的远近、前后位置、高低、深浅、速度等。
当我们两只眼睛同时看东西的时候,由于两眼球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存在视差角,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成像相似却又有一定的差异性,又会形成双眼视差,此时就出现了立体视觉。这与3D电影同理,许多职业如司机、建筑设计师、建模师、电子工程师等都要求从业者拥有良好的立体视觉。
弱视的主要缺陷就是没有完善的立体视觉,所以弱视患者很难进行各种精细工作,安全隐患也远远高于正常人。
人的双眼 图源 | 必应搜索
影响立体视觉的因素很多,包括视力、年龄、屈光参差、眼位、斜视弱视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视力,视力越差,立体视觉水平越低。而立体视觉依据不同的条件可以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例如根据视差的大小分为精细立体视觉与粗糙立体视觉;依据视差分离的方向分为交叉和非交叉立体视觉;依据视差处理机制分为中心眼和非中心眼立体视觉;根据注视距离分为近距离立体视觉和远距离立体视觉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近距离立体视觉是指观测距离为30~40 厘米的立体视觉,而远距离立体视觉指观测距离大于6 米时的立体视觉。
换句话说,立体视觉仅限于一定的范围内,超过这个范围,我们就只能看到个大概。而鼻子距离眼睛太近了,刚好就不在立体视觉的范围之内,理论上来说你能一直看到你的鼻子,但因为“立体视觉”的关系,你大脑在处理视觉信息的时候会帮你忽略掉它。
立体视觉海报 图源 | 必应搜索
2
一天有40分钟人是“瞎”的
不只是自己的鼻子,大脑还处理了很多不想让你看见的“模糊的画面”。另外,在清醒状态下,人和许多动物的眼睛经常做快速视线转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扫视,用来搜寻所需目标,让其成像在视网膜中央凹上。
图源 | Rhcastihos
从物理的角度上讲,在扫视过程中,我们眼中的世界应是模糊而摇晃的,但实际上,我们看见的却很清晰。显然,是我们的大脑主动而巧妙地化解了这一矛盾。大脑接受刺激的同时,也在做信息的筛选和处理。也就是说,当你在做扫视这一行为的时候,你脑子能自动帮你过滤掉许多模糊的画面,这就叫做“扫视抑制”。如果没有扫视抑制去屏蔽大量视觉信息,我们的大脑就会接受过多的刺激,造成眩晕感,会出现像“晕3D”一样的现象。除了大范围扫视、转换视线,眼球的“微眼动”也一样会出现扫视抑制。当我们注视一个物体时,我们往往认为眼球是静止不动的,实际上,我们的眼球一直进行微小振动,来保证对物体观察的更细致全面,也就是俗称的“微眼动”。
来源丨QbitAI
想要验证微眼动的存在,可以试着盯着下图,你会发现图像像是会动的。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明,微眼动会伴随短暂的视觉抑制,这一时间段内,我们可以说是等同于失明。
验证微眼动 图源 | 腾讯网
但在这之后,视力就会立刻恢复,视力还会出现短暂的增强。据科学家统计,每一次扫视抑制持续时间约为50毫秒,如果将一个人一天中出现扫视抑制的时间都加起来,会有将近四十分钟。可以理解为,一天中你可能有四十分钟的时间都是处在失明的状态。
3
为什么大脑会主动帮我们过滤画面?
在快速移动视线时,如果眼睛不屏蔽大量视觉信息,我们的大脑神经就会接收到过量刺激,造成眩晕感。所以大脑担心我们无法承受,就开启了自动过滤功能,让一个干净清晰的世界呈现在我们眼中。
我们熟知的飞蚊症也与此有关。飞蚊症是一种眼部疾病,当人在年龄增长,或者是过度用眼的情况下,我们眼球中的玻璃体会自然而然老化和剥落,眼球中会出现玻璃体漂浮物。当光线进入眼睛时,这些漂浮物的影子则会投射到视网膜上,形成患者看到的“飞蚊”。飞蚊症患者有时候会感觉眼前有小东西在飘,但一会儿又不见了,这不是错觉,其实就是大脑自主决定让你不要总看见这些小飞蚊,这也是身体的一种自我纠正机制。
4
大脑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注意一些东西而“忽略”另一些,其实这就是注意的基本功能。虽然鼻子一直存在于眼前,但我们的主要注意力不可能一直放在它身上,因此大脑也会将其忽略,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当我们朝远处看时,视野是相当开阔的,但我们的注意力往往也会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而模糊化了其他景致。这一原理可以类比于相机对焦,当焦点聚集在某一物体时,其背景则被选择性模糊了。
这么看来,想要做人造眼睛的难度又提升了不少。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