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网北京4月7日电(谷雨)美育的概念并非狭义的“艺术教育”,而是培养人们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分享美的素养与品格,短视频为此带来了全新的可能。4月4日,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短视频与大众美育论坛”并发布《以知为美:短视频与大众美育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来自高校、研究院所与媒体的嘉宾,共同探讨通过短视频看见科学之美、洞见社会之美、遇见艺术之美,助力网络社会形成“以知为美”的风尚。
图为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刘军
在会上,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刘军围绕Web3.0视野下,短视频在审美公域发展的机制问题,分享了他的理解和认知。
对于知识生产的问题,刘军认为,如果想要创作者实现持续性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平台需要有一定保障机制。第一是认证体系,可以通过分级制度区分创作者;第二是团队资源,在内容创作的脚本、剪辑、营销等环节上加强支撑;第三是激励制度,可以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为创作者赋能。在Web3.0的视角下,平台需要基于区块链、智能自动合约、零知识证明等技术,设计更为可靠的体系,去提升艺术创作者的价值,保障创作者知识生产,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与此同时,从内容上来说,建议平台完善内容评估和确认机制,以确保创作者的内容可信度和准确度。在结构上,平台在赋能社会进行公共美学教育时,需要整体把握内容生产的倾向性,大比例推广弘扬传统文化的短视频。从版权上来说,平台还需要为原创内容提供更多支持,为创作者保驾护航。
对于审美公赏力的问题,刘军认为,在美育方面来讲,平台需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致力于不同层次的内容生态建设,这其中既要有娱乐性的信息,也需要一些有深度、有内涵、有审美的内容。每个进行美育的创作者知识体系和结构不可避免都有偏向性和局限性,平台需要加强内容之间的思想和观点碰撞,驱动平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报告》注意到,抖音鼓励创作者呈现多角度多领域的知识之美,平台先后启动的助力知识普惠的“DOU知计划”、促进艺术交流的“DOU艺计划”、服务大众阅读的“都来读书”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非遗合伙人”等项目,都在进一步丰富美育的内涵。以非遗为例,截至2022年6月,抖音上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播放总数超3726亿,获赞总数为94亿,所覆盖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达99.74%,非遗相关的手工艺品、历史文化借助短视频的创意性表达,所展现出的美学价值被年轻一代认同。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