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电(凌纪伟)以直播打赏为代表的新机制调动非遗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内在驱动力,激励创作者打磨输出优质的非遗内容,增强了用户对于非遗文化的情感认同和参与度。在短视频与直播的助力之下,非遗传播正加速从静态通往活态,从守旧走向出新。12月8日,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举办“新视听时代的非遗传播-直播助力非遗传承论坛”,并发布《活态传承-直播打赏与非遗传播研究报告》。
图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淀着悠悠底蕴,承载着文化自信,需要系统性的传承传播与发展,活态传承已经成为非遗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深度媒介化时代的来临,非遗的活态传承要求凝聚更广泛的传播智慧,调度更多元的传播渠道。
陈昌凤表示,“此前,我们只是把社交平台当做社交的网络、休闲的平台,近年来,从抖音‘抖知’计划到‘抖艺’计划,把社交平台作为知识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渠道,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观察与思考。”
此前,非遗都是按照传统的传播模式,如今,直播、短视频丰富了传承者包括实现价值的渠道,也调动大众参与非遗的热情。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国家级非遗项目抖音覆盖率99.74%,相关视频点赞超94亿。过去一年,抖音非遗项目直播场次同比增长642%,平均每天直播1617场,获得打赏的主播人数同比增长427%,打赏总金额同比增长533%;其中,获得收入的非遗传承人数量同比增长34%,非遗好物销量同比增长668%。
陈昌凤说:“从秀场直播到内容直播的价值取向开始变迁,内容生态从休闲走向规范,更加有目标指向性,并且平台、用户、主播共同努力,在这其中平台的作用非常重要。”
“关于非遗直播从MCN发展,到之后提炼出来其中的一些规律、特点,知识付费,情感营销转换,知识下山、学者登台,从1.0到6.0不断的迭代升级,中间有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深邃思想和独一无二的创意。”陈昌凤说。
同时,陈昌凤也表示:“希望在未来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思路下,能够将非遗更加生活化、市场化,让传播更加活化,从而让我们的文化更加多姿多彩,也让我们为拥有更深的文化而感到骄傲,感到自信。”
关键词: 直播打赏
责任编辑:Rex_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