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 陈听雨)美育的概念并非狭义的“艺术教育”,而是培养人们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分享美的素养与品格,短视频为此带来了全新的可能。短视频既是当下获取知识的新途径,也是人们感受、分享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时尚方式。4月4日,北京电影学院举办“短视频与大众美育论坛”,来自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与业界、媒体嘉宾,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短视频看见科学之美、洞见社会之美、遇见艺术之美,助力网络社会形成“以知为美”的风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短视频为大众美育提供新空间
传统的美育更多是由院校、特别是专业院校为主推进,在社会层面的大众美育受到了条件和平台的限制,在小范围局部展开,是小众的。现在,通过短视频平台,大众和美育,有了双向奔赴的可能和发展空间。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在论坛上表示,以抖音为代表的平台,借助短视频的载体,搭建了全新的平台,激发了新创意、拓展了新空间,让大众有机会借助短视频创造、传播和互动,来实施和实现美育在更大范围内的广泛推动和参与。这不仅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对于美育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短视频也为价值传播、美学理想、审美情趣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基础。
抖音艺术创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杨帆认为,从大众美育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美育传播价值,因为短视频本身天然自带审美功能,短视频的视觉和听觉属性具备很强的欣赏性,当前,短视频的画质、质量、内容编排、配乐都有了提升,各类短视频审美价值的提高,在整体上提升了大众的审美水平。
同时,通过抖音,可以把有益的知识换形式,更有趣地传达给学生,传达给更广域的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很多由专业人员制作的高质量美育短视频内容能够突破地域限制、人群限制、以及各种条件的限制,被无差别地推送到任何一个喜欢艺术、喜欢美的个人终端设备上。杨帆认为,短视频的传播方式为提高美育水平,传播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宽广的渠道。
北京大学文学系教授张颐武表示,短视频培育了新的观赏路径、方向和方式,通过不连续再造连续性,通过散碎的知识点把内在兴趣和结构再解构、再组织,之后形成新的东西,这对大众美育是全新的经验。通过短视频,一方面可以对大众进行美育,提升大众审美素养;另外一方面,大众感受美育后,同样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反馈,使创作者接收并调整,这是一条双向选择、双向奔赴的路径,是短视频为大众美育提供的空间。
究竟什么是美?短视频怎样才是美的呢?“假如短视频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它就可能是美的。这是一种全新的视野,为大众从有限的需求向无限的愿望拓展,提供了新契机。”中华美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说。
关于泛审美空间下公众美育是否能够实现个体审美自由、审美目标,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王一川认为,如何让公共泛审美迈向新的台阶形成一个好的机制?第一是浅俗层,第二是深雅层,第三是俗而雅层。俗而雅的层,审美兼赏,既是俗的又是雅的,多一点这样的东西,可以逐渐帮助社会公众提升审美品位,把审美私赏、圈赏、审美个赏会合起来形成审美公赏,通过审美公赏化解审美鸿沟,在审美的差异中寻求平等对话以及和谐。以短视频为例,大众的审美趣味很难一致,先寻求美美异和,在差异中平等对话,保持平等沟通的机制,从而最终实现美美与共的最高境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为公共美育、大众美育提供了具有指引性和引领性的启发。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认为,从短视频角度考察大众美育的中国探索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短视频中美的呈现和创造形式的创新,短视频也造就了美的创造、表达和传播主体的多元性。短视频的创造者、表现者、塑造者、传播者、消费者之间,是多重角色的合一,这也使美育、美的创造、表达、传播在新的互联网互动格局里面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认为,短视频平台受众年轻人众多,通过短视频,可以引领流行潮流,包括文化潮流、消费潮流等。同时,通过短视频传播非遗文化、文物历史,能让新一代年轻人理解传统文化,引导更多人关注这块土地、了解这块土地、热爱这块土地,未来短视频在此方面未来大有可为。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顾亚奇认为,由知至智,短视频引领公众美育到达了新阶段。短视频已经成为了知识的新载体,而短视频知识内容开启了全民学习的新路径、新方式、新形态,同时获得了智性层面的新收益。“最终知识是呈现一种美,智慧本身是大美,智慧的获得是一种全方位的提高和升级,从知识通向智慧,从而实现智性人生、知性人生。这也是于短视频高质量发展、对大美生活的塑造,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与价值。”顾亚奇说。
技术助力短视频实现精品化
抖音艺术负责人刘畅在论坛上介绍,抖音希望更好地满足好平台上对于艺术感兴趣的公众,能在抖音上看到更多艺术相关的内容,实现美育、实现科普,提升审美。同时,借助平台能力,帮助艺术家、艺术机构们实现艺术传播,帮助他们塑造艺术影响力。
围绕上述两个方向,抖音做了很多尝试。首先就是要让用户能够更多看到更多艺术内容,找到相关内容创作者,扶持创作者,给他们好的内容与激励,鼓励他们持续产出优质内容。为此,抖音发起了“青年艺术家计划”,迄今为止,已经招募了近300位青年艺术家,并尝试把这些在抖音成长起来的青年艺术家们不断输送到行业中,帮助他们实现更多的曝光,帮助他们在线下办展,使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同时也通过青年艺术家招募持续不断地丰富抖音艺术的内容池。
与此同时,抖音还希望依托内容能力、运营能力,让内容得到更好的传播,让内容能够更接地气、更有趣、更具有大众性,更好地降低内容理解门槛,以便于更好实现美育在大众化层面的传播。
针对在推进短视频和大众美育融合的进程中的新现象,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表示,以短视频为载体的大众美育普泛化和专业化的问题,关于知识和审美的关系,关于主流和大众关系,都需要进一步平衡和强化引领,也就是在普泛和专业、知识与审美、大众主流与大众之间既做好平衡,又适当做好专业的引领、主流的引领、审美的引领。
技术的变化催生了短视频独特自由的创作和审美规律,短视频创作技术赋能大有可为。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主任、教授陈军建议,要结合各个领域的专家建议,探索出符合短视频创作的传播规律和审美规律。
北京电影学院科研处处长刘军也表示,需要有深度、有内涵、有审美的内容,提升国民艺术的发展空间。每个进行美育的创作者知识体系和结构不可避免都有偏向性和局限性,平台需要加强内容之间的思想和观点碰撞,驱动平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
美的内容丰富性、美的形式创新性、美的主体多元性,正是短视频以美为媒、以美育人的体现,而大众美育因为短视频平台带来了新角度、新视野、新发现,在美育研究中也发现了以美为媒,以美育人更多可能性。与会专家表示,大众美育开启短视频,短视频推动大众美育,这是双向奔赴的有益之旅,希望这样的有益之旅未来走向更广大的诗与远方。
在论坛上,北京电影学院还发布《以知为美:短视频与大众美育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短视频呈现科学艺术、传统文化、日常生活等不同纬度的知识之美,帮助大众分享、传递美的感受和美的知识,为全民美育开拓新空间。在抖音带动下,短视频行业从2019年开启“审美化”转型,内容平台这种自发的价值转向,有助于网络社会形成“以知为美”的风尚。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07